大量泄露、低价倒卖、“窥探”隐私

新华 北京7月18日电 题:大量泄露、低价倒卖、“窥探”隐私——简历安全如何保护?

鲁畅、吉宁、陈钟昊

谁动了我的简历数据?

不久前,刚刚毕业的张华遇到一件“奇怪”的事。在一家招聘平台上传简历后,他不停地接到一些公司打来的招聘电话。“几家公司都表示我的条件非常符合他们的用人标准,但入职的前提是要先交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入职培训费。”张华说,“他们声称是从平台上看到了我的简历,但从平台上却查不到浏览信息。”

你的简历信息能够轻易获得?

卖家称,简历信息是从某求职平台上“直接提取”的,但只能提取上述4项信息。同时,售卖的简历分为“一手”和“二手”, “一手”简历是实时提取的,“二手”则是“昨天的”或“被用过一次的”。

除了QQ,电商平台也暗藏交易。一位电商店主称可以为买家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除姓名、性别、年龄、电话等基本信息外,还可能包含微信 、居住地、工作单位、工作经历、教育经历、期望薪资等,单份简历价格在10至20元不等。

简历数据安全如何保护?

专家认为,简历的隐私安全保护,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等多方“共治”。相关监管机构应切实担起监管责任,强化打击力度,招聘平台企业也应履行义务,做好企业运维服务。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认为,对于非法窃取、倒卖简历的行为,需多举措形成法律威慑力,明确违法犯罪实施人、主要责任人和受益人承担连带责任,打击整个非法产业链条。

胡钢建议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例,统一监管制度和条例,协同监管力量,成立个人信息保护的专责机关,统筹协调通讯管理部门、 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职责,集中接受投诉和解决问题。

专家同时指出,招聘平台应该与用人单位签订约束性条约,限制简历的查阅、传播范围,在流通环节上控制传播;平台方应全面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各项措施,设立相应管理监督制度和专职岗位;有关协会可制定相关的 络数据安全制度的标准,推动 络数据的安全技术防护,加强对中介平台的安全评估和调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13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