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内鬼致个人成“透明人” 信息泄露渠道“无孔不入”
信息泄露黑灰产业链滋生巨大非法获利空间
“李女士,您所购买的小区最近正在交房,您家装修公司选好了吗?”
“您好,我们银行最近有装修贷产品做活动,利率很优惠,您有需求吗?”
“您家房本快下来了,您有考虑卖房吗?”
……
自从李女士买了房,她的生活就像被跟踪一般,装修公司、银行、中介的各种推销电话每天各种轰炸。大多数人都有过和李女士类似的经历。究其原因,正是信息泄露让我们无形中变身“透明人”。
“黑客”难躲“内鬼” 频现泄露渠道“无孔不入”
个人信息究竟是怎么被泄露的呢?在诸多的信息泄露案背后,不乏“黑客”和“内鬼”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信息泄露途径十分隐秘,无形之中我们就已然变身为“透明人”。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已经成为获取个人生物信息的重要渠道。业内专家表示,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窃取,无法追回和变更,将对个人隐私保护带来极大的、不可逆的风险。人脸信息明文传输,每次刷脸解锁均会反复上传,很容易发生泄露,且识别可靠性差,使用翻拍照片即可轻易破解。
另外,电信运营商、短信通道、第三方平台等也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不可忽视的泄露渠道。“用户访问客户 站/App的记录被运营商泄露、用户数据被第三方工具或平台泄露、企业下发给用户的短信被第三方短信通道泄露等,都时有发生。”业务情 安全企业永安在线产品经理邹洪志表示。
“黑灰产人员可以获取到访问过该证券公司官 的用户手机 码,有些还可以获取到用户姓名、运营商、省份、城市等相关数据。”他说,运营商能拿到用户的上 流量,可以通过用户手机 -设备-流量(访问 址)对应上,然后通过内鬼或者某个接口泄露到第三方“大数据营”公司之类去卖。邹洪志说,一些数据卖家明确表示只支持某一家电信运营商,也从侧面证明这些卖家是与运营商合作的。
专家指出,实名制的深入实施让个人信息常与设备、账 绑定,进一步放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360集团手机安全研究员俞奎表示,某种程度上,身份信息、支付等校验的是设备、账 ,而不是本人,即谁掌握了他人的信息,即可实现身份冒充。如果平台遭受黑客攻击,或有内鬼泄露,那么用户交付出去的个人信息用途并不可控。
层层加密无法追踪 暗 等平台成信息买卖“大本营”
在一些隐秘的角落,有关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传统的泄露数据大都在QQ、微信以及地下论坛等交易。然而,随着国家对 络空间治理和打击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泄露数据在‘暗 ’这种匿名、匿踪的黑市交易平台出售。”姚磊说。
陈莹璐表示,“暗 ”被称为“隐藏的服务器”,其域名数量达到表层 络的400-500倍,运营环节具有全方位的程序保护和复杂的登录方式。犯罪分子借助暗 匿名、无法追踪等特点,并使用赌博平台、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层层加密为游走在“暗 ”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技术上的“保护色”。
实际上,“暗 “已成个人信息买卖“大本营”。姚磊介绍,2020年以来,在“暗 ”出售的部分重要数据包括:2021年1月,印度支付公司Juspay超1亿用户的借记卡、信用卡信息在“暗 ”上销售;2020年8月,黑客在“暗 ”出售美国1.86亿选民数据;2020年4月,超50万Zoom用户账户在暗 出售;2020年3月,5.38亿条微博用户信息在“暗 ”出售,包括用户ID、微博数、粉丝数、关注数、地理位置、手机 等。
滋生诈骗、勒索 信息泄露成“精准”犯罪“助推器”
陈莹璐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 络的广泛普及,公民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导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屡打不绝,且成为了滋生电信 络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下游犯罪的源头, 会危害日益突出并多发,已经史无前例地成为影响个人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囿于违法所得金额的限制,对于涉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违法所得的追缴与罚金的财产性处罚,却远不足以填平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次生危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辛尚民表示。实践中,行为人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的犯罪主要有诈骗罪,比如向不特定对象发送“中奖”信息;合同诈骗罪,比如利用某些理财软件漏洞骗取财物;敲诈勒索罪,比如利用酒店开房记录等住宿信息对相关人员进行勒索。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泄露及贩卖正从单纯的交易数据演变到交易数据访问权限。 络犯罪分子已将注意力从个人信息转移到了更庞大的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黑客利用漏洞窃取企业核心数据,并通过勒索软件加密企业相关设备。随后,这些数据将被进行“双重勒索”,如果不支付赎金不予解锁,同时会泄露被盗数据。尤其是在制造业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智能化工控系统(ICS)已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闪捷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数据泄漏态势分析 告》显示,2020年受勒索攻击而造成数据泄露事件占所有数据安全事件的15%,成为常态化的数据安全事件。
据此前江苏省南通市警方通 ,在“净 2020”行动中,成功侦破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制作、使用勒索病毒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从而实施 络敲诈勒索的案件,非法获利的比特币折合人民币500余万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