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总经理隋强11月18日在第十六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表示,北证50即将正式上线,这对北交所具有标志性意义。北证50的推出将为各方提供观测北交所整体运行情况的工具,进一步扩大我国资本市场指数体系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覆盖面。
隋强表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达126家,总市值超2000亿元、流通市值超1100亿元,合格投资者超520万。
自成立以来,北交所的流动性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年初至11月中,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14.6亿元,日均换手率为2.4%,较此前精选层与当前创新层(0.06%)提升明显,但仍低于创业板、科创板与主板5.2%、4.4%和2.8%的水平。
渤海证券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表示,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质量与交投状况密切相关。北交所二级市场已出现分化,新股流动性高,而老股因解禁问题流动性大幅下降,预计北证50指数与融资融券业务将为北交所带来新增资金,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
扩容
自成立以来,北交所实现高质量扩容。目前,北交所已有上市公司126家,已获受理企业199家,辅导中的拟上市企业数量也超过300家。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预计,参考科创板开市次年发行数量上升近6成的水平,北交所2023年将进入开市第二年,各项制度成熟后发行速度或加快。
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交所发行效率明显提升。华岭股份(430139.NQ)与中科美菱(835892.BJ)从受理至上会通过仅用时37天,双双创下北交所过会速度之最。数据显示,北交所新股从受理到上市平均所需天数为205天,明显低于科创板平均376天的水平,更远低于创业板与主板平均566天和593天的水平。
从发行节奏看,北交所月均上市公司约5家,月均平均募资金额近10亿元。开市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占同期A股发行总数的12.9%,显示仍有提升空间。
他表示,同为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发行效率高于创业板,也是基于前者为2020年新设的板块,之前没有存量,排队企业数量较创业板少。
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北交所的建设以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一流交易所为目标,交易所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要拥有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挂牌、上市公司群体。
流动性闯关
数据显示,北交所年内日均成交金额为14.6亿元,日均换手率为2.4%,较A股其他板块仍有较大差距。
一位关注北交所市场的买方人士表示,“北交所流动性的改善,有赖于上市公司数量与资金的同步提升,北交所下半年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体现出其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关注。”
“北证50指数的出炉使得市场首次有了可以衡量和观察北交所整体走势的重要宽基指数,对于投资北交所的资金而言有了更为明确的参考基准。”诸海滨表示,这将推动公募基金等积极开发和布局北交所相关指数基金,壮大北交所ETF市场,也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工具。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市场已经逐步走进一个更加成熟的状态当中,北交所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1月11日,北交所发布两融业务细则与指南,对会员业务开展流程、交易业务管理、保证金和维持担保比例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予以规定。经济观察 了解到,北交所在规则征求意见期间已组织各市场参与者同步开展技术系统准备工作。2022年9月26日至2022年11月4日期间,北交所联合中国结算、深证通等机构组织市场已完成三轮仿真测试。
融资融券业务规则发布后,北交所还将组织各市场参与者尽快完成技术改造、组织证券公司根据规则要求完成内部制度准备、融资融券交易权限申请、为客户信用证券账户开通本所交易权限等工作。待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后,将另行公布标的股票名单和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名单,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交易。
即便如此,市场仍对北证50指数抱有极大期待。“对于北交所市场来说,指数基金的意义要远比沪深交易所大得多。”张可亮解释道,一方面北交所开户门槛是50万元,大量的散户不具备合格投资者身份,而指数基金则会成为其参与北交所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大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掌握着大量资金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因配置效率和风险偏好等问题导致积极性并不高,指数基金的推出则有望改善当前现状,通过被动配置指数样本股,可以极大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效率,解决其投资痛点。
张可亮建议,监管层要高度重视指数型基金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这可能是未来北交所市场甚至是新三板市场主流的投资方式。
此外,提升北交所流动性的另一项有力措施是施行混合做市交易。目前,混合做市交易已在科创板开展试点且效果良好,而新三板已施行做市交易很多年,监管层、做市商以及投资者都已经积累了诸多经验。张可亮表示,早在精选层时期,混合做市的相关系统已完成数轮测试,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尽快在北交所开通混合做市,一方面可以带来券商的新增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交易的活跃度,市场期待能够尽快落地。
注册制启示
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注册制试点正式落地,到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到2021年11月北交所开市,注册制改革稳扎稳打。经济观察 自某华东券商投行人士处了解到,为了备战全面注册制将于年内落地,其所在的券商也已做好相关系统调试工作。
东北证券研 指出,北交所在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有益经验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上市过程更加精简优化,发行定价坚持市场化导向。此外,还制定了四套上市财务标准可供企业选择,包含净利润、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等指标,企业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及战略发展目标选择适宜的上市标准,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上市难度。
近期,北交所频繁出现新股降价发行的现象。9月9日,曙光数创(872808.BJ)宣布将其发行底价从36元/股调降至28.8元/股,下调幅度达到20%。曙光数创表示,调整发行底价导致募集资金总金额的变动,将直接扣减募投项目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除上述调整外,此次发行上市具体方案的其他内容不变。
辰光医疗(430300.NQ)也表示结合市场与公司实际情况,将发行底价自10元/股调降至6元/股,下调幅度达到40%。此外,欧普泰(836414.BJ)、锦波生物(832982.BJ)和远航精密(833914.BJ)等多家北交所新股均调降发行价格。北京某券商人士认为,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下调发行价格或为相关方面有意引导。
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的北交所公司发行P/E均值为23.9x,与沪深主板接近,低于科创板、创业板80.6x、49.2x的均值水平,上市首日涨幅均值为21.7%。
除下调发行价格外,北交所上市公司青睐直接定价的新股定价方式也受到市场关注。据了解,北交所采用多元化的新股定价方式,具体包括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合格投资者 上竞价、 下询价三种。
据Wind数据显示,开市后的一年中,北交所共迎来55家上市公司,其中53家企业为直接定价发行,仅硅烷科技(838402.BJ)、华岭股份两家采用了 下询价方式定价。
经济观察 了解到,直接定价发行要求发行人与主承销商结合发行人所属行业、市场情况、同行业公司估值水平等因素确定发行价格,并在招股文件和发行公告中予以披露。
华南某券商投行人士透露,新股直接定价意味着券商话语权提升,但同时也要求券商具备市场化定价能力,更考验券商研究能力与承销能力。北交所进一步突破了新股市盈率限制,而北交所企业规模较小,业务结构与估值逻辑更为明确,也有助于提升北交所的融资效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