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背后的生活真相永远是个迷
1
近日,打开一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主页,看到空无一物的主页和一句话“该朋友暂未开启朋友圈”,后来发现两三好友纷纷关闭了朋友圈,难道,近日流行关闭朋友圈吗?
朋友圈最初的功能是好友们发发动态和近况,其他朋友相互点赞和留言。但是到了后来,微信朋友圈也跟着圈子文化发生了变化。
据跨国调研公司凯度集团的调查,中国人用 交媒体的时长为每天48分钟,比美国人高出5分钟。美国人习惯使用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在中国,微信微博的使用率为56%,中国人平均一天打开微信14.5次。
看到相关数据自然联想起自己,是不是一个小时内就能打开微信15次?早上起床刷一刷,下课了刷一刷,工作累了刷一刷,只要有时间就是刷一刷。在朋友圈上看似碎片式的时间,实际上却是大量的时间。
2
初发现朋友圈让人心累的时候,在于它的道德绑架。朋友圈有个特殊功能是共同好友可见点赞评论。几个同班同学出去聚餐回来纷纷晒上了朋友圈,刷到第一个同学的晒照,点了赞。往下拉发现其他人大同小异的文字和图片,如果不一一点赞,别人会怎么想。
“他赞了她的朋友圈没赞我的朋友圈。”“他赞了这个人的朋友圈没赞那个人的朋友圈。”就算不是当事人,只要是共友(指共同好友),也会有很多非议。曾经听过别人说好友毁于共友,不无道理。
同时,朋友圈很容易结梁子。
桑妮抱怨地说自己被A删除了,我问桑妮你对她做了什么,她回忆后说:“我今天点赞过她的朋友圈,我很照顾她了呀。”
A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重感冒很难受,桑妮点了赞,就这样被A给删除了。在A看来,我生病难受,你不仅没有半点安慰还来点赞,是什么样的心态,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在桑妮看来,“赞”是一个爱心符 ,等同抱抱关心爱心,我点了赞但是完全没有恶意。
这样的误会天天都在上演,有的人明里不说,却在暗地里结下了梁子。
3
朋友圈也讲究秀的艺术,在朋友圈里分成多个党派,有美食党、晒娃党、秀恩爱党、旅游党、养生党、微商党、广告党等等。
有时候化个妆,穿上好看的衣服,美颜相机咔擦了几十张才拍出了一张完美无死角磨皮适中的照片;和朋友们出去聚餐约会,自拍、拍美食、和美食自拍、发图修图好不容易整出9宫图出来;难得出门旅行,住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忙着拍照发定位。通通将上面所拍的图片,所写的文字发在朋友圈,一定是一波点赞和评论,谁不喜欢。
只是殊不知,别人晒着让你艳羡的生活,其真实的生活状态却是个迷。秀朋友圈,一直是个艺术。有人晒得得心应手,有人晒得力不从心,但都享受朋友圈的红点提示,喜欢看着数字不断增加。
4
那个曾经在朋友圈频繁更新动态的女生也突然关闭了朋友圈,有人问她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行为反常?
因为她发现真正的朋友并不在朋友圈,当自己急需帮忙的时候,平常的“点赞之交”纷纷避之,反而是不怎么联系的朋友主动联系她提供帮助。
在朋友圈上大家都有说有笑,但是你们也仅止于点赞和评论。更知心的友谊,不仅在于你们共同度过了多么美妙的时光,更在于你们分享了多少痛苦。你无法要求他们和你感同深受、要求他们了解你。
你发了伤心难过的朋友圈,真正的朋友才会在评论区或者私聊时安慰你。你发了高兴愉快的朋友圈,又有几人是真正为你开心。
关闭了朋友圈,也发现其实自己一直以来依赖的东西是可以失去。现在,更加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
5
当你看朋友圈看得烦了,发朋友圈发得累了,不妨先暂时脱离朋友圈。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究竟需要什么,需要朋友圈也好,不需要朋友圈也罢。
在朋友圈上晒着无比幸福的生活,好像哪一天不发朋友圈就被朋友们淡忘了,哪一天不发就好像日子没了什么乐趣。但是你在朋友圈的存在感,向来都不是靠 交软件刷出来的。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放下手机,多读读书,做做事情,让每一天都充实。生活有希望,人也变得乐观向上,去创造更多机会来探索心路旅行。
若你盛开,朋友自来。要学会去筛选朋友,过滤友谊。好朋友有哪几个,自己不用点名。但是你们一定会由衷感谢他们来过,开心过,感动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