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拥挤的 约车赛道,迎来一位新玩家。
7月27日,华为在第三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3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原子化服务“Petal出行”将上线,这标志着华为正式入局国内打车市场。
滴滴、美团、高德、曹操出行、T3出行……随着越来越多强势玩家的加入,烧钱补贴抢用户的竞争模式或将告一段落,拼技术、生态和服务能力的下半场“ 约车大战”大幕拉开。
“Petal出行”上线,华为正式入局 约车
根据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的介绍,华为打造的全新鸿蒙服务卡片“Petal出行”,是一个基于华为自研地图引擎能力提供的聚合打车服务。基于三代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3,Petal出行支持“多设备流转”,无需下载,能在手机、手表、平板、PC等设备间协同使用。
何刚说,作为一款鸿蒙应用,它自带的分布式能力,不仅支持用户用手机打车,还可以在华为手表、平板、PC上打车。用户还可以通过华为语音助手随时唤醒并调出该服务。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初,Petal出行就被指已启动用户内测。当时的页面显示,Petal出行已覆盖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四座城市,在服务商上有神州专车、首汽约车两家公司可选,在车型上则有经济型、舒适性、商务6座、豪华型四种选择,具体计费规则由提供服务的第三方 约车供应商设定,计费模式与市面上的同类型打车软件基本持平。
而据最新消息显示,Petal出行已聚合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T3出行等至少三家服务商。除出行外,该应用还提供 交、购物、餐饮等基本生活地理位置服务。
“聚合国内优质 约车供应商的打车快应用,主要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不难发现,相比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等由单一供应商提供打车服务的软件,Petal出行聚合多个 约车供应商的定位,与高德打车、美团打车等更为类似。
有专家分析,聚合打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门槛低”。相比较提供自营运力,聚合平台运营成本低,可接入的服务商体量大。再者,腾讯打车有微信作为天然入口,华为可以通过手机预装或鸿蒙系统的轻应用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两者进军 约车市场有先天优势。
用约车补贴“造车”,华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约车市场一直不缺入局者。自2021年滴滴出行APP及小程序下架以来,美团打车、曹操出行、高德打车、T3出行等纷纷瞄准市场“空窗期”布局连连。以美团打车为例,同样主打聚合打车服务功能的它,找准时机重新上线后,高峰装载量一度飙升至40倍;高德打车跟进补贴,陆续推出多重司机免佣、用户通勤优惠等活动,对用户、司机进行抢夺。
根据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 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733万,占 民整体的43.9%。另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发布的《2021出行行业市场洞察》 告,2025年中国 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 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
面对如此巨大的 约车市场机遇,华为自然也不能落下。
再者,如今全球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华为一直以来的核心营收业务——终端消费者业务也受此影响大幅下滑。根据华为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 告,受手机业务萎缩等因素影响,华为单一季度内营收收入仅为1310亿元,同比减少14%;净利润56亿元,同比下滑66.6%。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降至6.9%,较2021年同期9.5%的市占率进一步降低,排名仅列国内第六。
还有观点认为,华为入局 约车,背后有更长远的战略思考。据第三方咨询公司艾媒咨询的创始人兼CEO张毅分析,华为打造聚合打车平台有两大意图,一是在华为产品海外销售受阻的背景下,借平台分成,从国内市场获得更多收入;二是借此完善自身智能汽车的应用生态,进一步提升华为智选车的竞争力,未来用更加一体化、流畅的人车交互打动个人消费者和需要自采车辆的 约车租赁平台等等,以实现品牌汽车销量上的持续增长。
约车步入存量竞争,“一超多强”格局难撼
约车市场充满机遇,问题是,新入局的玩家还能分到一杯羹吗?
此外,经历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用户、 约车司机都已经对特定平台形成了强黏性。华为若想从现有平台手中“抢用户”“抢司机”,势必要提出补贴、免佣等各种方案,这对于现阶段智能汽车业务本身就在承压的华为而言,无疑又多了一重运营压力。
不仅如此,目前正值 约车行业肃清规范的节点,华为选择在此时入局压力不小。
今年2月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 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加强对 约车行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其中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 约车驾驶员背景核查与监管工作,严把从业人员准入关。滴滴出行、如祺出行、阳光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均被地方交通运输局约谈。
“聚合打车业务应受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约束,即对接入的运力平台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华为以“聚合打车服务平台”之姿进入 约车市场,尽管不直接提供运力,但依然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无论未来企业会选择以何种运营方式突围,要实现长远、稳定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服务,运营安全性、稳定性等体验的提升上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