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主数量少、接单难,出租车找不准用户位置

草长莺飞的四月, 约车市场却悄然燃起硝烟。犹记得程维曾多次强调 约车竞争已于2016的结束,却未料到如今新一轮大战再度拉开帷幕。其中,滴滴出行的老对手嘀嗒可谓“亦步亦趋”。

2012年滴滴正式上线 约车业务。两年后,嘀嗒紧接着成立。该公司原名“嘀嗒拼车”,专注拼车领域。但随后,滴滴陆续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等业务,迅速抢占市场。直到2017年10月,嘀嗒正式上线出租车业务,在供需两端进行大额的价格补贴。随后在2018年1月18日,嘀嗒宣布平台上的出租车司机已达18万人,并正式由“嘀嗒拼车”更名为“嘀嗒出行”,进行品牌升级。嘀嗒卷土重来,再次向滴滴“宣战”。

一、体验流程

1、初次登陆:大额优惠券从天而降

以上提到的所有优惠券均不设使用门槛。可以看出,与总是推出小额优惠券,并需要满额才能立减的滴滴相比,嘀嗒在补贴乘客方面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它试图用补贴的方式留住乘客,虽然招数有些老套,但价格战确实是各主营 约车业务的企业切入滴滴后方必用的招数,简单粗暴。

2、定位准确度不高,需手动调整

(“嘀嗒出行”定位情况)

3、顺风车车主较少,接单困难

(顺风车无人接单,“嘀嗒”平台给予车主的补贴及顺风车司机接单情况)

与“友商”相比,嘀嗒顺风车的界面缺少一项“顺风程度百分比”系数。对于对距离不太敏感的乘客来说,顺风程度的百分比更能直观的显示乘坐顺风车的概率。

4、相比拼车,出租车司机接单速度更快

(出租车司机接单接驾情况)

5、司机反馈:嘀嗒只有手动抢单模式,优先抢“优质单”

对于抢单的针对性问题,徐师傅表示,早晚高峰时期只会抢“优质单”,也就是距离在15公里以上的单子,其他时间也不会抢总里程短的单子:“不值当,我不在乘客身边,要先把车开过去,才能接到乘客。”

6、补贴有成效,订单数量明显增多

据多位司机师傅所述,嘀嗒其实是在利用司机端向乘客端推荐的方式来进行推广的。没有安装过“嘀嗒出行”app的乘客扫描司机提供的二维码,下载注册app并成功登陆后,司机和乘客都将获得10元优惠券。

二、三打“嘀嗒”,总体感受

1、出租车业务

亿欧汽车认为,作为初次体验“嘀嗒出行”的乘客,就出租车业务而言,如果目的地比较远,用“嘀嗒出行”约车是比较方便的。由于嘀嗒的抢单模式一是拼速度,司机必须要手速快才能抢到,二是拼距离,距离乘客近者得单,这就决定了司机接单和接驾的速度都很快。

亿欧汽车了解到,据多位司机介绍现阶段嘀嗒的司机和乘客数量相对都较少,还未在市场中大量普及。如果乘客所处位置偏僻,且近距离没有司机的话,可能存在约不到车的情况。对于司机来讲,几天没有单子可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以徐师傅为例,据他介绍自进入出租车行业四个月以来,“使用其他平台接单近500单,而使用嘀嗒仅接了15单”。

实际叫车中,如果距离目的地较近的话,建议还是在路边直接打出租车比较方便。对于总里程比较短的出租车订单,嘀嗒上几乎不会有司机接单。就此,亿欧汽车先后询问了三位出租车师傅,他们均表示接总里程短的订单太费劲,更倾向于接远距离的订单。

2、顺风车业务

作为乘客,“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给人的突出感受是:顺风车主太少了,接单的几乎没有。究其根本原因,亿欧汽车认为还是用户数量不足。

其实嘀嗒最早就是做顺风车起家的,出租车业务是于2017年年底才刚刚上线,按理说应该是有充足的顺风车用户基础的。然而,为什么经营多年的顺风车业务还没有刚刚推出几个月的出租车业务运营的好?就个人体验而言,亿欧汽车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虽然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开展的时间较早,前期的确积累了一定的用户,但是嘀嗒只专注于顺风车领域,没有开展其他业务类型。而后期专门从事 约车行业的公司数量爆增,业务多元化,竞争加剧。拿滴滴来举例,前期滴滴不仅开展了快车、专车、出租车等业务,后期还上线了顺风车、代驾、巴士等产品线,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满足了用户不同的场景需求。 约车大战时期,滴滴通过补贴吸引了众多用户,包括嘀嗒在内的一众 约车平台的用户也因此大量流失,用户忠诚度集中在补贴的力度上。

第二,是顺风车业务本身的局限性。用户对出行服务的效率有一定要求,用户手机发布顺风车订单,最早只能设定十五分钟后左右乘车,而且十五分钟内也不一定会有顺风车主接单,这就导致了乘车效率的低下。

三、体验后建议

对于嘀嗒自身发展来讲,亿欧汽车认为,首先,开展多元化的业务是必须的,如此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司机与乘客。要做到,用户打开了你家的软件,就不想费劲再打开别家的app。其次,嘀嗒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应当提升,对于带有导航属性的 约车业务而言,供需两端都需要定位的准确才能完成订单。

就目前已开展的出租车业务而言,嘀嗒也可以在司机客户端加开系统自动派单模式,实时定位。基于准确的定位系统,多少公里内允许系统自动接单的限制,可由司机自由设置,但司机无权设置总里程长短的限制。如此给司机手动和自动的双重选择,既提升了司机接单的效率,总里程短的乘客也不至于约不到车。

而就顺风车业务而言,嘀嗒用户界面还可以再优化。譬如在顺风车页面增加顺风程度的百分比数字,更加直观,满足了对公里数没有概念的乘客的需要,方便乘客主动邀顺风车主同行,提升接单率。

在如今 约车行业滴滴“一家独大”的今天,要想从这位“老大哥”嘴里抢下“一块肉”实属不易。美团为了抢占市场,早已开始疯狂的大额补贴供需两端,其实嘀嗒现在也在源源不断的发优惠券补贴司机和乘客。但是很遗憾,他们走的这条路都是滴滴走过的“老路”,打价格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资本并不傻,补贴总有一天会结束,到那个时候,又该拿什么去留住乘客与司机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4月4日
下一篇 2018年4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