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完善生态链条,加快软硬环境建设
生态软件园:筑暖巢孵金蛋
4月22日,位于海南生态软件园A17栋的尚南文化集团,26名创业团队成员庆祝搬进新家“满月”。
行走在生态软件园,不会看到热火朝天的紧张建设场面。但从各企业的忙碌办公现场、软件园日异月新的面貌中,可以感受到,这座以产城融合为成长理念的“微城市”成长热度正不断升温。
腾讯创业基地18家企业入驻
在绿荫掩映的生态软件园区内,左侧那座原本寂静的小楼里从这个月起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他们快手快脚地搬进了一些办公设备,从此这座小楼里嘈杂声、音乐声、欢笑声多了起来。
2015年3月,爱目无线、美呦、爱嘟嘟、手淘等首批18家创业企业、200余人进驻海南腾讯创业基地办公。
“公司搬来腾讯创业基地办公还没满一个月,正常运营没多久,我们的 站用户量已经达到10多万名。”海南爱哪哪 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东凯提着一把扇子,边扇风边悠闲地跟我们介绍公司的创立过程。
在生态软件园内,90%以上为成长性互联 企业,起步阶段的企业需要一个从办公场所、扶持政策兼具的良好孵化环境,而海南生态软件园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孵化“暖巢”,让这些具备了主要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迅速成长飞翔。
2014年10月31日,在博鳌举行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公司和海南生态软件园携手向外公布,将海南腾讯创业基地落户生态软件园,为创业者打造“最好的孵化器”。从宣布合作到政策落实,基地正式运营,海南腾讯创业基地仅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飞快的速度背后,是生态软件园日益成熟的孵化体系在支撑。
“我们选中的每家企业,都具备了一家互联 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才和创意,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暖巢’助力他们迅速成长,向天空翱翔。”生态软件园总经理杨淳至说。
高新科技集群效应凸显
“今年软件园第一季度取得了开门红,营业收入达到37.1亿元,同比增长44.6%。”生态软件园产业研究院院长刘会清说,2014年下半年,园区在省工信厅、商务厅、科技厅、文体厅、澄迈县等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海南互联 产业集群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腾讯创业基地(海南)落户园区,352家互联 创新创业企业签约进驻。
为了给入驻企业创造最好的孵化环境,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海南生态软件园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验区政策》,从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科技创新领域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省商务厅、科技厅、教育厅等部门先后与园区签署厅企合作协议,支持园区发展。
2014年底,海南股权交易中心在生态软件园内敲锣开业,这使得园区内的众多企业大为振奋。“股权交易中心在我们园区内,会给我们众多成长性企业带来融资和规范管理的机会。”王东凯说。
生态软件园区完善的生态链条不仅吸引众多高新企业,也引发了传统企业尝试“触 ”。奇楠沉香家集团便是个成功案例。奇楠沉香本是一家以沉香外贸交易和种苗种植为主要业务的传统企业,2009年,奇楠集团创建中国首个沉香交易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依托该平台企业从产品型向平台型转型升级,去年奇楠沉香电子商务2014年公司营业额超过1.2亿元,成为中国沉香电子商务第一交易平台。
逐步完善的孵化生态链不仅使得园区内高新科技集群效应凸显,同时,动漫科技、人文创意、电子商务等互联 领域企业都已经俱全,整个完整的互联 信息产业雏形显现。
产城融合加快建设速度
“今年园区进入了第二个5年创业阶段,我们将专注互联 高新信息产业,从园区基础建设、龙头企业引进、搭建产业平台、建立孵化体系等几大方面来加快园区的产城融合建设速度。”生态园区总经理杨淳至说。
产城融合的理念处处体现在生态软件园区内。在园区孵化楼对面,美仑河畔的“第三时间”商业街已经人来车往,街区上的万达影院、尼泊尔菜、肯德基等商家已经陆续入住开业。
在第三商业街的后面,一座高达25层的高楼大厦已经封顶,准备进入室内装修阶段。杨淳至介绍,这期项目为生态软件园的G地块青年创业街区一期项目,是园区“二五”期间计划内容之一。生态软件园计划在“二五”期间发展40万平方米互联 众创空间,不断丰富孵化服务内容,打造以互联 应用为特色的创新创业经济示范区。“预计今年年底,首期4.5万平方米互联 众创空间投入运营。”
而生态软件园的升级版——生态智慧新城项目也传来好消息。4月23日,生态智慧新城项目获得了海南农业发展银行56亿元政策性贷款资金支持,这笔资金将用于智慧新城的水路、办公楼等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软件园区逐步成长,成为一个工作、生活、休闲都可浓缩在15分钟生活空间内的微小城市。”杨淳至说,基于新的产业发展阶段,生态软件园已提出“微城市·从心生活”的新诉求,旨在为员工提供“事业、家庭、健康”平衡的生活工作平台。
目前,园区办公人员超过4000人,开工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等到园区全面建成后,将可容纳上万人同时办公、生活,形成一个微小型科技新城。
(海南日 金江4月26日电)
链接
海南生态软件园是海南“一岛一区两园”省级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控制面积3000亩,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数字文化创意、IT培训等产业,打造颇具特色的生态微城市。
园区“二五”(2014—2018)期间,力争新引入1000家互联 相关企业,累计实现收入300亿元,累计税收贡献15亿元,整个园区期末实现收入50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打造互联 产业创新孵化示范区、应用服务示范区和高端人才汇聚区,成为海南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孙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