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期间,孩子上 课时偷玩手机游戏的新闻屡见不鲜,这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的关注。近日,李秀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曾遇到一个孩子,手机上装有18个游戏APP。
未成年人互联 普及率93.1%
你家孩子上 了吗?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 使用情况研究 告》显示,互联 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 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 。2019年我国未成年 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 普及率达到93.1%。
一方面,互联 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友的重要载体。
但是除了学习,未成年人 上娱乐 交又是如何呢?
另一方面,互联 对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重要冲击。
视力受损、接收到不良信息、无法分辨真假信息、游戏成瘾等。
强制戒掉手机,可行嘛?
一些孩子被强制性没收手机后,会产生激烈的反应,他们会通过吼叫、哭闹甚至砸东西来表示内心的不悦,甚至会一时冲动而酿成悲剧。
2020年5月12日位于南宁市的邕江明珠小区发生一起学生跳楼自杀的悲剧:一名12岁左右的男孩,从32楼坠下坠下,不幸当场身亡。
据小区卫生保洁阿姨说:“是由于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不让其玩游戏,孩子一时想不通才做了傻事。”
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但是当我们把时针再往前拨一点,就会发现,因为手机矛盾引发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普遍存在着。
孩子沉迷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多给孩子爱和陪伴
没有家长陪伴的孩子,电子产品就成为了陪伴者,用玩游戏的方式逃避现实的空虚。
有的家长忙的时候,主动将手机丢给小孩,自己去干别的事情。不久后,孩子已经学会主动问自己要手机玩了。
一个孩子的童年如果在家长的用心陪伴中度过,是没那么多心思想着游戏的,想要孩子少玩游戏,就多多陪孩子。
而且在亲子关系非常好的家庭,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几率多少会小一点,即使出现了,有关系作基础,教育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以身作则,不做坏的榜样
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句话说得好:你离手机有多远,就离孩子有多近。
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每天手机不离手,孩子怎么可能不受影响,所以在你抱怨孩子沉迷手机时,请先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
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如今的时代,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怎么严防死守,孩子总是有其他渠道接触。
比如:设定好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界限,定好规矩,通过合理的办法让孩子学会克制。
而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对于有 瘾的孩子来说,玩电脑肯定是他想做的事。
那么我们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孩子戒掉 瘾,让孩子对学习“上瘾”,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样,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对游戏的沉迷转换为对游戏的开发与探索,从而达到变“玩”为“学的目的。
因为在少儿编程的学习中,孩子可以参与“游戏”,从而对“游戏”和“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短期内就能改掉单纯的玩游戏上瘾的毛病。
因此不要一味地去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父母们正确的引导才是正解。毕竟,孩子未来的发展,除了知识还有见识和格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