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私有云DX4600开箱评测!附NAS跑分测试教程

? 前言

NAS这类产品作为高度集成且系统只读的数码产品,谁家综合性能比较强一直富有争议,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支持大部分NAS的跑分工具,即使是不懂底层逻辑小白也能轻松对NAS的硬件+系统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正好要评测刚到手的绿联新款DX4600,就拿他作为首个案例,教大家如何部署跑分工具和评估测试结果。

除了绿联的跑分教程以外,下文也包含了其他NAS的跑分教程,大家可以按照教程自行测试,欢迎将评测设备+得分发在评论区进行比对,觉得有所帮助 点赞收藏三连哈。

? 参数解析

既然是完整评测,先快速做一下绿联DX4600这台NAS的解析和开箱,首先是纸面参数。

1?? 定价水平—较为划算

绿联DX4600的硬件配置在目前主流型 中属于偏高档次,通吃大部分的挂机与简单运算任务,同时支持硬解4K高码率视频,具体参数如下。

设备盘位:SATA盘位*4+M.2固态硬盘位*2

CPU型 :Intel N5105

→CPU核心数:4

→CPU线程数:4

→CPU基础频率:2.0GHz

→CPU加速频率:2.9GHz

→CPU三级缓存:4MB

→CPU常规TDP:10W

核心显卡:UHD600 24EU

原生内存:8G DDR4

内存插槽:SO-DIMM*2

原生 口:2.5G RJ-45电口*2

作为高配四盘位成品NAS,DX4600不出意外定价在2599元,本身就比同配置友商型 略低一些,目前预售价格为2399元,这个入手价格挺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几乎所有厂商都在取消USB设备支持的大环境下,绿联反而增加了对USB无线 卡的支持,未来还可能会增加其他自家USB设备的支持。

2?? 系统功能—升级较快

对比上个月的V2.1.0版本,绿联系统版本已经迭代到V2.2.0,同时客户端版本也升级到了V3.2.0。

相比之前版本,客户端在保留了Docker、迅雷下载、百度 盘同步等既有功能的前提下,同时也对智能相册、文档同步、数据迁移和任务管理器这类基础功能进行了些新增与改进,另外整体的界面样式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最大的改变是存储池配置,由于DX4600是一台四盘位设备,所以在多盘状态下可以自行创建多个存储池,比如其中两个盘组一个RAID1用于存放重要数据,其他两款硬盘单独直通使用提升整机IOps。

相册可能是NAS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功能,使用Intel平台CPU最大的好处在于AI运算,UGOS的相册管理就支持AI分类。

分类原理是读取照片的EXIF信息,根据拍摄时间、拍摄地点和拍摄场景等属性对不同类型照片进行分类,同时也有人脸识别功能,DX4600会自动将不同家人的照片识别归类。

通过手机端开启智能分类即可按照分类显示,并且支持不同用户创建专属相册,也可以创建所有用户可见的公开相册。

文件同步的作用是将电脑上指定文件夹内容自动上传到NAS,现在版本新增了自定义文件类型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自行配置自动过滤掉一些无用文件,节省NAS上的硬盘空间。

文件迁移功能说白了就是硬盘对拷的高阶版本,原来DH2600只有双盘位确实用不到,四盘位的DX4600就比较有用了,可以留空一个盘位用于迁移 损老硬盘上的数据。

绿联互传的功能是为NAS上的文件/文件夹快速创建一个分享链接,家人朋友无需下载绿联客户端即可走连接快速下载文件,现在新增了发送和接受日志记录功能,比较方便溯源。

任务管理器顾名思义可以查看后台进程,也可以自定义开机自启动项目。

顺道看了下设备运行24小时候的温度,目前室温在24°,机械硬盘运行温度为31°,靠近主板的固态硬盘温度为35°,目前来看温控做的还不错。

比较有趣的是,绿联这套客户端设计逻辑和其他友商NAS系统不一样,无论是交互方式还是入口设计更像windows系统,电脑用户基本上手没有什么学习成本。

如果外接了无线 卡,通过手机App开启后选择需要连接的热点即可使用,并不需要复杂操作。

当然对于高阶用户来说,绿联仍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比如WebDAV和NFS这些高性能协议还没做配置入口,不过硬件摆在这里了,绿联也一直积极做系统更新,像WebDAV预计Q4就能用上了。

如果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可以在客户端功能中找到 区,将自己的想法发在功能建议版块,研发人员态度比较开放,合理需求一般都会满足,比如我提的新增IPv6管理页面已经提上日程。

? 开箱拆解

过完DX4600的纸面参数,接下来看下设备外观与内部设计。

PS:最近一直阴天光线太差,外加上手机拍摄,设备实际上是很深的枪灰色,部分图片有色差,凑合看下吧,反正看我评测的兄弟们向来都不是为了美图。

1?? 设备外观

DX4600的视觉观感比较讨男性用户喜欢,结构和DH2600类似,整体采用一体化+磁吸配件的组合,并且使用了金属机身,深枪灰色搭配方正造型相当硬朗。

前面板为磁吸设计,吸附力相当大。

面板内侧有用于绑定的设备二维码,四角做了垫高处理,方便硬盘散热。

面板下方为运行、 络和硬盘指示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判断设备运行状态

硬盘笼依旧是绿联的独家免螺丝设计,按下边条往边上拉就能安装硬盘,这个设计相当巧妙,建议还在用螺丝的友商学习下。

机身材质为厚实的航空铝,两侧为了保持视觉的一致性并没有做开孔处理,不过不用担心散热,各硬盘位留空很大,前面板留空搭配背部大风扇足够用了。

背部为非常规的14CM大风扇+各种接口,随机送一块印有绿联Logo的金属磁吸防尘罩,这个设计挺不错,防止浮毛和灰尘堵塞进出风影响硬盘工作温度,这点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

底部接口包含Type-C接口*1、USB3.0接口*2、2.5G电口*2、Reset孔*1、DC供电接口*1和电源按键,全部集中在下半部分。

比较有意思的是配件里面居然送了两条固态硬盘用散热垫,真挺良心。

接下来下掉所有硬盘笼,进入拆解部分。

2?? 设备拆解

如果是给DX4600增加固态硬盘和内存不复杂,翻转到设备底部有一块挡板,拆掉两颗固定用的四角螺丝即可看到预留的硬盘和内存槽。

原装内存是一条1.2V的金士顿低压笔记本内存条,型 为cbd26d4s9s8k1c-8,默认频率2666MHz,下方有一条留空的槽,后加内存的话买同款就好了。

在内存槽边上是两条支持NVMe协议的M.2固态硬盘槽位,PCIe版本为3.0,最长支持2280长度,也就是标准长度的固态硬盘都能上。

如果想整机拆卸,需要先拔掉背部四角的硅胶填充柱,再卸掉其中的螺丝。

PS:个人不建议用户自行拆卸,内部螺丝都是机器安装拧得相当紧,里面还有四颗不好手动装卸的六角螺丝,手不稳很容易滑丝。

背部挡板是卡扣式,一提就能拉开,可以看到主板是比较考量生产工艺精度的抽拉式设计。

拆掉风扇后可以看到,风扇和转接卡中间还加了一层金属防尘片,这个堆料我给满分。

如果想抽出主板,还得把PCI转SATA的转接卡给拔下来,得斜着抽出。

比较尬的地方来了,框架和主板之间有四颗小六角螺丝固定,相当难下,我还拧滑丝了一颗,所以好奇宝宝们尽量不要自己动手拆,看看评测得了。

? 跑分测试

常规Linux设备基本不会专门去跑分,大部分业务/程序自带针对性测试,但NAS这种使用只读系统的集成设备就比较有意义,确实能反应硬件水平和厂商的系统优化能力,毕竟主流NAS使用的CPU都差不多,最大区别在厂商系统调校和用户选择的硬盘/存储池类型。

1?? 项目说明

由于常规NAS系统均不支持直接安装软件,所以这里使用的是tutum移植的容器版本,需要注意这个项目目前只支持X86架构CPU,ARM设备无法测试,项目地址如下:

https://hub.docker.com/r/tutum/unixbench

2?? 部署流程(绿联)

由于该项目部署完成就会开始跑,所以请大家操作之前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留30分钟的跑测试时间,期间NAS的硬件会满载,也就是卡,会影响正常使用。

第二,关闭正在运行的软件和任务,防止测试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建议初始化时候进行测试。

第三,其他品牌设备如果要进行测试,请将Docker的程序目录放在主力硬盘上,不要设置在EMMC上。

强调一下,如果是比对不同NAS性能和系统优化,需要硬件尽量相同,列一下测试时候这台DX4600的硬件配置。

设备型 :绿联DX4600

CPU:N5105

内存:8G

使用硬盘:希捷酷狼 4T(单盘basic模式)

系统版本:V2.2.0

正式开始跑分工具的部署教学,首先打开Docker管理器进入注册表,搜索tutum/unixbench,双击下载镜像。

tag用默认的latest即可,不要修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