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智慧矿山建设正加速推进。矿区产煤不见煤、井上远程操作采煤作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以麻地梁煤矿为代表的当地煤矿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为生产运营降本增效,助力采煤智能化发展。
提起煤矿,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些场景:昏暗憋闷的巷道里,满脸煤灰的工人弯腰进出,厂区里到处是运煤车扬起的黑色尘土。
而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的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智能煤矿公司”)所属麻地梁煤矿,这样的场景早已不见。这家年生产能力核定为800万吨、在内蒙古仅属于中等规模的煤矿,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生产运营降本增效,为更多智慧矿山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推动生产方式变革,远程作业更安全
智慧矿山建设,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矿工们的工作方式。
“少人安全,没人更安全。”在煤矿工作了30多年,麻地梁煤矿矿长吴劲松从未放下对安全的担心,在他看来,智慧矿山就是要通过技术赋能,尽可能地让设备替人工作,从而最大化降低风险。
“现在采煤作业基本在井上远程操作完成,在更换设备零部件的时候,才需要人员下井,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吴劲松说。
矿工田东影从1993年开始下井,见证了铁锹挖、风镐打的采煤年代。如今,他很少下井,只是在地面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干了半辈子煤矿工人,没想到现在可以在办公室里采煤了。”
“利用智能化手段建设矿山,是一个重要课题。”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局长霍励平说,“智能煤矿公司在智慧矿山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鄂尔多斯提升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开了一个好头。”
注重成本管控、数据治理、管理创新,运营成本降低30%多
新技术助力智慧矿山建设,不过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那么,麻地梁煤矿的建设成本如何?
“我们摒弃了大而全、重装备、重平台的传统观念,从建设之初就注重成本管控、数据治理、管理创新,智慧矿山建设累计投资7200万元,较传统煤矿投资低了不少。”周圆介绍。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2021年的一份调研 告显示,麻地梁煤矿吨煤完全成本为83.31元,比周边规模、条件相近的煤矿低了不少。
“智慧矿山的建设需求,很多是由基层班组 上来,进行论证分析后才统一决策实施的。”从2017年进入公司以来,周圆参与了智慧矿山建设的各个关键阶段。他介绍,建设之初,煤矿领导充分征求老员工的意见,梳理出2600多条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了有的放矢”。
2021年初,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专家对麻地梁煤矿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麻地梁煤矿通过优化设计、取消井下煤仓等措施,既减少了建设成本,又为后续的智能化改造提升留足了空间。
如今,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管控体系以及智慧矿山系统运行,麻地梁煤矿减少了库存、优化了工序,实现了高效低碳运行,运营成本降低了30%多。
实现效率提升,缓解人才招聘难题
夜班,过去是煤矿工人的一大负担,也揪着无数矿工家属的心。如今的麻地梁煤矿,所有下井人员零时前必须升井,每天零时到7时,井下无作业人员,做到“无人则安”。
“对煤矿实行智能化管理后,检修维护也方便多了。”周圆介绍,“设备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配件,自动预警系统会及时提醒。如果碰到一些复杂情况,远程会诊系统还可以随时连线设备厂家。”
与此同时,智能化还带来了效率的提升。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麻地梁煤矿全矿在岗人数只有110人,依旧完成了日产原煤1.8万吨的生产计划。
正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在不少其他矿山遭遇人才招聘难题时,麻地梁煤矿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作舒适度也提高了,煤矿企业也能科技感满满,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信心。”2019年入职公司的大学生连佳宇说。
“一方面,传统煤矿工人年龄普遍偏高,未来会逐渐脱离一线生产岗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愿意从事煤炭生产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内蒙古能源局局长王金豹介绍,“智慧矿山是采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煤矿公司的建设经验可以给更多矿山提供借鉴。”
据介绍,2019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命名了5家试点示范智慧园区和企业,智能煤矿公司作为唯一一家煤矿企业榜上有名。截至2020年底,智能煤矿公司共获得智慧矿山和煤矿智能化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7个等多项科技成果。
“麻地梁煤矿是鄂尔多斯智慧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说,“5年来,我们新建设的煤矿都在进行智慧矿山建设,希望越来越多的煤矿工人能够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与高效。”《 人民日 》( 2022年07月19日 12 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