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播成为一种新农活儿

新华 南京4月20日电 题:当直播成为一种新农活儿

一顶渔夫帽、一件花领衬衫、一条百褶碎花裙、一双白色帆布鞋,脸上略擦了些粉、口红浓而不艳……一个“90后”女子这样打扮,你会以为她是要去逛街。但跟着她出城入村进大棚,你才知道,她是要下地去。

她叫韩晓文,26岁,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一名“新农人”。

宿城区耿车镇有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35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有30多家园艺经营者、2000多种多肉植物。韩晓文是其中博雅园艺工作坊的主管,住在城镇,到村里干活。

大棚既是种植基地,也是销售门店。两个大玻璃房,里面放着电脑,墙上写着“直播永不止步”,那是办公室。但很多时候里面没人,靠 店守株待兔不行,“新农人”们得主动出击。摄像头、充电宝、三脚架……花丛里到处散落的“新农具”透露了“新农人”的秘密。

身后是一片花海,身前是万千 友——打开直播软件,面对镜头,韩晓文没有丝毫胆怯,直播带货已是老把式。“最多时,有3万人在看,比我这辈子见过的人都多。”

从宿迁学院毕业后,韩晓文曾做过平面设计师。加入园艺种植团队,最大的感受是“很有趣,很开心”。 络直播时代,农业依然靠天吃饭,但农人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大棚一角,李小鹏和妻子正在为“粉丝”直播多肉生长情况。不到十岁的女儿在花丛里跑来跑去,成了直播里最活泼的背景。“直播一整天,能带动两三千元销售,很多顾客成了我们的‘铁粉’。”李小鹏边说边给花盆贴标签,标签上写着 友的ID。

花盆和快递单汇集到大棚的另一角打包送出。最快时,从直播预定到发货不过几分钟。

疫情期间,订单曾短暂下滑,但很快随快递业复工而恢复。“人们可能没有一所大房子,但可以有一片多肉森林。多肉耐旱小巧、颜色多变,可以给人精神寄托。”韩晓文说。

有了直播,“粉丝”不用把多肉带回家。大棚里开辟了寄养专区,像宠物寄养一样,“粉丝”们随时想看,主播们随时打开镜头。

直播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2019年,这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实现销售额约9亿元,吸引了包括韩晓文、李小鹏等在内的2600多名周边人口就业,帮扶带动170余户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增收。今年,这些数字有望继续上升。

当直播成为“新农活”,镜头成为“新农具”,“新农人”们的青春也像花儿一样绽放在田间地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