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屡有扶摇直上之势。2018年,从春节档开始,各种数据都在验证着当下电影市场的火爆。在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电影票房共计43.17亿元,同比增长11%,刷新了中国影市历年来5月票房的最高纪录。截至目前,284.4亿元的票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4%。暑期档接踵而至,2018年度票房创新高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从票房火爆的角度来推导中国电影整体进步,听起来符合逻辑,细想却未必尽然。票房屡创新高,原因众多。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无疑是影院迅猛发展,银幕数量爆发式增长。来自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经达到50776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第一位。而在2012年全国银幕数仅有13118块,短短6年间增长了4倍。新增的银幕在建设水准上也力求高标准,3D银幕几乎成为影院建设的标配,4K放映、巨幕放映、激光放映,一个个技术新词层出不穷。此间种种,都显示出电影业旺盛的投资需求与良好的回 率。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进电影院看电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去电影院观影习惯的养成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息息相关,更与互联 发展为电影从买票到观看带来的便利有关。当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影评,随手打开订票软件,就可以很方便地锁定当天场次的一个座位,电影已经成为大众日常娱乐方式中最便捷且经济的一种。一到过年、“五一”、“十一”假期,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现象在大中城市上演。而电影票价的上涨、电影营销的升级、偶像文化的发展,亦为不断攀升的电影票房作出了贡献。
当我们把时间倒推若干年,中国电影也有过引发 会大讨论的范例,有过万人空巷的辉煌,中国的电影人也有过为了演好一个农村妇女的角色,几个月体验生活的佳话,有过导演为了一个镜头拍了半年的精雕细刻。彼时,中国电影让人充满希望,观众从银幕上受到鼓舞和教益,北美、欧洲、印度、日韩的观众都曾在质量上而不是票房上向中国电影表示敬意。电影工业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互信。但是今天,我们却仍要面对一些尴尬的场面:大陆影片海外最高票房的保持者还是15年前张艺谋的古装片《英雄》,创造了国内票房纪录的《美人鱼》北美票房只有318万美元,《港囧》130万美元。而据媒体爆料,一部由某“流量小花”和“小鲜肉”主演的爱情片在韩国公映2天,一共5人观看,票房折合人民币79元, 友戏称“电费都不够”。过度追求票房的结果,是自砸招牌。这显然与我们当前旺盛的投资与需求难以匹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