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镇街 探路“工改”

“工改” 角吹响以来,中山各镇街迅速行动,依托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和低效工业园现状,探索各具特色的改造路径,为全市“工改”提供了不少创新经验和典型样本。

黄圃镇

改造招商相结合激活经济增长点

作为中山的传统工业重镇,黄圃镇用地需求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也较为繁重。打响工改“攻坚战”以来,黄圃镇规划布局以黄圃快线为轴带,以东部外环高速北部出口为节点,串联“工改”重点区域,预计腾出8000亩“工改”用地,力争“一年多点开花,两年千亩连片,五年万亩奔腾”。

经过前期探索,黄圃镇采取单体改造与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并举的方式推进“工改”工作,并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收储和村企合作工改模式,高标准打造“工改”黄圃样板。

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位于黄圃镇大岑村,作为全市“工改”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未来计划建设的中山市智能家电智慧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改造总面积3041亩,分三阶段推进。首期改造面积1061亩,预计改造后可建设工业用地面积约514亩。自项目启动以来,大岑村党委和专班成员走家串户,深入涉改村居、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及发动工作。目前近八成经营主体完成腾挪工作,超半数业主签订搬迁协议,项目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火炬开发区

破解“连片改造”难题腾笼换鸟布局大招商

3月31日上午,火炬开发区张家边旧饮料厂地块物业正式拆除。随着该地块46亩旧厂房、旧建筑逐步拆除,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这里将建成火炬开发区张家边胜利工业智造合作园,主要用于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村集体年租金收入从120万元提升到约2000万元。

高端智造产业园的落地折射了火炬开发区“工改”的“含金量”。作为中山“工改”工作的先行者,火炬开发区直面土地碎片化难题,提出了“托管共建”归宗模式:相邻多宗土地产权人将用地托管给政府,政府实施统一规划,产权人共同出资建设,建成物业返还产权人,新导入产业应符合政府产业规划。物业综合价值提升的同时,实现改造主体的共享共赢。

此外,火炬开发区配套了一系列奖补措施,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例如,通过土地托管共建,提升产业用地中行政办公和生活配套比例,实行跨宗地集中设置,集成配套、优化空间,营建错落有致的城市界面;对公益事业贡献用地,实施有限容积率转移补偿;土地使用权可按法定最高标准,有偿重置使用年限。

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对“新世界”的打造。为此,火炬开发区探索实施“招商前置”空间定制机制的实施路径,既为单家入驻的企业量身定制高标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也进一步促进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按照计划,火炬开发区将通过东利、张家边、窈窕、沙边4个片区“工改工”连片推进,培育两个百亿级科创智造园区、两个五十亿级产城融合园区,重塑片区产业空间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东凤

摸清“工改”底数编制腾挪园地图

素有“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之称的东凤镇同样面临土地及空间困局。2021年,东凤镇启动“梧桐”计划,把“工改”升级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的“头 工程”,计划5年内推进三大片区近2.3万亩低效工业园连片改造升级。截至4月中旬,全镇已拆除整理村镇低效工业园209.51亩,占530亩任务目标的39.5%。

为摸清“工改”底数,东凤镇全面摸排旧厂房现状、存量租赁信息及工业产值等情况,依托“智慧城镇”平台叠加土地权属、企业空间位置及用水用电等信息,实现全镇9000多家工业企业均在册可查,形成“工改”数据仓库,为“工改”范围划定、成本核算提供底数支撑。

民乐 区和合工业园连片改造项目是东凤镇高标准推进“工改”工作的一个例证。作为全市首个获批的村集体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该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为保证企业在改造期间不停产,东凤镇一方面在积极建设“腾挪园”——“科大讯飞·凤鸣声谷”项目园区,以妥善安置优质企业,减少“工改”过程中优质企业流失。另外一方面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针对承重、限高等方面为企业“量身定制”12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让企业能快速投产。

目前,东凤镇已完成首个万亩产业园片区统筹规划。预计改造后,用地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厂房建筑面积从239.42万平方米增加至800多万平方米,增加2.34倍。年工业总产值从210亿元提升至750亿元,增加2.57倍。年亩均税收从10.5万元提升至40万元,增加2.81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