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心2023北邮就业表现如何,还要不要 考?深度调研结果如下

北邮在第四轮学科评比中有三个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拿到了A+的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电子科学与技术A-。

孩子读了北邮就不愁就业“,这是许多考生和家长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学生 考北邮,是因为看重互联 红利,追随热点,家长期望着孩子毕业能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那么北邮能够实现家长的期望吗?

或许从《北京邮电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 告》可以一探究竟。

2021年北邮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深造”为主,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比例为64.02%,毕业去向为“就业”的比例为25.82%

2021届本科生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7.56%)、 通信(20.37%)和“金融业”(7.49%)。

2021届本科生毕业主被世界 500强企业录用的人数 314人,占本科生毕业就业总数的 34.58%;被中国 500强企业录用的人数 399人,占本科生毕业就业总数的 43.94%

可见2021年北邮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还集中在电信运营商、大厂,北邮校内流传的那句“找不到工作大不了就去运营商”看起来并不是玩笑话。

北邮2021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9.54%)、“通信”(20.15%)和 “金融业”(14.33%)。

招聘人数最多的前25家用人单位共招聘1891人,占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58.04%。被世界 500强企业录用的人数1546人,占研究生毕业就总数的 47.42%;被中国 500强企业录用的毕业生人数 1778人,占研究生毕业就业总数的 54.54%

可见北邮研究生很大一部分去了大厂,华为、运营商都成保底选项、

这份就业质量年度 告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或者就业,无论是毕业生还是研究生就业,大厂都是最常去的地方,就算能力不够也能保底去运营商。中小厂更是“点就送“,毕业生一个个刚工作就拿着被称作“白菜价”的30w年薪。一切都很美好,北邮当的起它顶流211的名

可是在2022年,互联 的寒冬来了。“这是互联 近10年就业形势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10年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这样一则吐槽在互联 上传播广泛。

鱼鱼,北邮电子院大三学生

七七: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

JG: 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准研究生

鱼鱼part

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鱼对互联 就业的不景气有感觉吗?

两方面吧,一方面是道听途说, 络上大量的企业缩招,裁员信息。尤其今年秋招形势的困难,放在往年可以拿很多offer的经历在今年可能一个也拿不到,甚至简历都过不去。

一方面自己的经历吧,因为我自己也找实习,就算是日常实习都很难拿offer,以往日常实习的话,随随便便就进了。而我最近在找实习,大厂的话都非常严格,笔试+三轮面试

确实,我看实习群里找实习也挺难的。

放在往年可以拿很多offer的经历在今年可能一个也拿不到,甚至简历都过不去“绝不是戏言。

牛客上一位北航2022届的朋友用去年一摸一样的简历再投一次去年拿到offer的公司,发现结果大不一样,为了避免公司存在人才库,他只改了毕业时间、名字、联系方式、身份证这些基本信息。

去年他拿到了 易杭研、 易雷火、快手、美团、蔚来、b站的offer。而今年百度通过简历筛选,蔚来还在评估,笔试都没有收到,快手和 易简历直接挂,阿里直接简历挂(去年是挂在hr面)

JG part

你觉得今年,北邮的就业是好,还是不好啊?

从师兄的话中推断,就业不好。师兄说他当年没考上研的同学找的工作比他现在的好,

你举得呢?

我也觉得。虽然2021年就业 告的数据很好,但我觉得今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我上 查的数据稳向好,但这不符合我的亲身体验

你从哪些方面觉得今年秋招很难呀?

我感觉主要是hc少了一大截止主要问题还不是降薪,是不招人。

(hc是英文head count的简写。意思是人头数,一般在欧美企业或者以英文作为工作语言的公司用来描述部门的人数和人力。例如某部门今年总共有10个hc,意思是今年这个部门总共是10个人力)

我觉得今年hc少后,企业都不培养人了。应届生如我就很难找到工作

怕不是以后得交钱实习才能找着班上

哈哈哈

“师兄说他当年没考上研的同学找的工作比他现在的好”,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中科大的up主Zhan也提到,往年中科大研究生毕业就能进大厂,今年只能投些中小厂。

是什么让2021年的就业质量 告与今年北邮学生的亲身体验有如此大的落差呢?

答案是经济下行互联 行业本身也上升到瓶颈。

曾经美团、快手、滴滴等互联 公司抓住流量红利迅速发展起来。过去花钱就能买来流量的做法,如今却越来越艰难,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流量增长越来越难

由图可得,2022年互联 普及率已经达到74.4%,从2020年到2022年互联 普及率增长缓慢。中国互联 缺乏新的流量增长点。

流量获取成本上升

互联 普及率增速缓慢、流量获取成本持续上升,人口红利消失。互联 行业本身也上升到瓶颈,触摸到了天花板,企业难以找到新的利润点,因而经济下行时企业就更容易缩招和裁员

今年秋招寒气逼人,字节2022秋招有8000hc,今年2023届秋招只有3000hc,减少了60%。美团去年1whc,今年只有5000个。

此外,在2020疫情期间,扩招了很多研究生,而今年就是他们要秋招的时候,必然竞争激烈,僧多粥少

互联 的寒冬也暴露了北邮的一些问题

培养方案不落地

大厂裁员,企业缩招,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在毕业时就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

就北邮信通院的培养方案来看,硬课有“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设计、信 与系统、计算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等。这些课大多是基础课程。但另一方面企业却要求毕业生要熟练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

就拿信息工程对口职位来说, 络工程师要求毕业生熟悉4/5G 络基本原理、 络架构、关键技术、信息流畅、 路优化以及后续演进。而这些本课教学都不太会涉及。

这时有人会问“那互联 呢“?

就拿产品经理举例,产品经理要求毕业生精通Axture,了解产品开发过程、会写需求文档。这些也并不包含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在游戏策划岗也有同样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你大学4年按部就班的学习学校的课程,你也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考研竞争激烈

互联 的寒冬让不少学生选择“延迟毕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2022年全国研究生 考人数竟高达457万人,跟去年相比的话,暴增80万人。考研的 考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一年比一年的 考人数多。

首先, 考研究生不一能帮助就业。越来越多同学发现,本科能能找到的工作,读完研却找不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没有新岗位出现时,先手抓住机会才更重要。

其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岸。对于落榜的考试,只能选择顶住压力去二战或者在慌乱中参加春招。参与春招的同学不仅错过了秋招的机会,而且履历上没有实习经历,市场竞争力很弱。。

如果不是为学习知识,似乎考研这座独木桥并不是通向前程光明的彼岸,只是带你去了另一个关卡

考研竞争激烈、培养方案不落地,都是互联 寒冬下的现象。本质原因依然是经济下行,互联 达到瓶颈,市场上没有更多的岗位出现。只要经济形势不改变,这两个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在北邮人论坛上,每天仍然有很多大佬在比较手里的几个offer。但是同时,评论区也有人说过,“很多人过得没有论坛上那么光鲜亮丽,只是在县城找个3、 4 k的工作安稳度日。”上限高,下限低才是北邮的就业现状。

那么哪些同学适合就读北邮,成为“高上限”呢?

热爱技术

北邮是一所技术氛围极其浓厚的学校。校内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有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学校的课程也赋予学生很大自由度,在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课上,学生会在FPGA板上跑自己的代码,在大数据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上会爬取 站数据做数据分析,在程序设计综合实验上编自己的程序。

对技术无感的同学可能会从 上找个代码改改就应付了事,而热爱技术的同学会苦心钻研,在这个过程里收获知识和成就感。在技术氛围的熏陶下,自学只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毕业了他们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技术大佬“。

规划清晰

对于有清晰规划的同学,也推荐你去北邮。北邮的学生大致分为了考研派、保研派、实习派。如果你想通过实习进入大厂,北邮总是有最新的实习信息发布。如果选择保研,优秀的同学会结伴完成小组作业。如果选择考研,大家会互相帮助,图书馆的大门永远为同学敞开。

回顾北邮的就业现状,我们是不是应该再问下自己,追随热点 考学校真的值得吗?2019年入读北邮的同学,仅仅在4年就见证了互联 最后红利的消散。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行业兴衰的周期变化就会直接影响一届学生的就业。或许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追求一些不变的东西,像“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就留给各位看官思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