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 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沈 逸
■ 对外经贸大学国关学院教授 陈须隆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王 鹏
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日就美国政府对各国开展 络攻击发出预警并发布相关 告,曝光了美国政府专用的“轻量化” 络武器,以及美国在全球范围部署 络攻击平台,并在法国、德国、加拿大、土耳其、马来西亚等设置多层跳板服务器和 VPN 通道。此前,360集团公司连续发布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全球以及中国进行 络攻击的相关 告,揭露美国 络攻击活动常态化,潜在威胁越来越大。美国在 络安全领域的霸权给全球 络安全带来了什么危害?本 邀请3位专家进行深度解读。
美国在 络安全领域追求怎样的地位?
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 告指出,全球互联 和世界各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美国情 部门的“情 站”。现有国际互联 的骨干 设备和世界各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中,只要包含美国互联 公司提供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就极有可能包含零日漏洞或各类后门程序,并成为美国情 机构的攻击窃密目标,全球互联 上的全部活动、存储的全部数据都会“如实”展现在美国情 机构面前,成为其对全球目标实施攻击破坏的“把柄”“素材”和机会。
沈逸:美国是典型的 络霸权国家。其核心特征是在全球 络空间谋求建立以美国为中心,以保障美国绝对安全为目标,以其他国家的安全为代价,让美国及其核心盟友享受非对称行动自由的 络空间行动秩序。这种目标对全球 络空间的安全、稳定以及良性秩序的发展,构成了最为直接和最为严峻的挑战与威胁。
陈须隆:美国寻求 络安全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把 络安全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理层面、技术层面和资源层面抢占全球 络空间的制高点。美国还着力打造 络安全国际盟友体系,堪称 络安全领域的霸主。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黑客帝国”和“窃密大户”。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把 络安全领域作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和前沿阵地,具有进攻性。美国 络武器丰富,“弹药”充足,而且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而花样翻新。凭借这些防不胜防的 络武器,美国情 机构得以对全球范围的高价值目标实施无差别攻击、控制和间谍窃密,使互联 在某种程度上变成美国的监控 、窃密 和攻击 。
王鹏:在 络空间,美国处于霸权地位,努力维系着一个霸权体系。在涉及 络空间的话语中,美国长期在“ 络霸权”与“ 络安全”两者之间蓄意切换、偷换概念。 络霸权是一种权力,具有排他性、单边性、进攻性; 络安全则属于权利范畴,是每个国家捍卫自身主权与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的正当要求。美国凭借其在 络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降维打击。国际 会中,有实力反制美国并对其 络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大国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得以在本国 络总体较为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身在“硬技术”层面的优势,肆意侵入他国 络,远程控制、窃取数据、破坏设施,以此谋求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上的优势;同时又利用“软技术”的优势,譬如脸书、推特等 交媒体,来影响目标国的舆论、选情,甚至煽动民意、颠覆政权,实现对自身全球物理空间和 络空间的双重护持;与此同时,还经常栽赃、嫁祸于人,“贼喊捉贼”地指责他国“ 络盗窃”“践踏 络秩序”等。
美国的 络攻击行为呈现怎样的特点?
陈须隆:从不断曝光的信息看,美国的 络攻击行为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国家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建制地开展,其攻击规模、深度、强度都是无可匹敌的;二是常态化,随着其“防御前沿”战略的实施, 络空间攻击行动更加主动、频繁;三是多样化,美国 络攻击的对象、目标和手段都是多种多样的;四是体系化,美国打造了体系化的 络攻击平台和制式化的攻击装备库,重点在 络空间安全主动防御体系、 络空间攻击支撑体系、 络空间攻击装备体系三大体系上进行技术与装备的变革和发展,构筑了完整的 络战武器系统;五是军事化,美国组建了 络司令部,美国陆海空三军都有 络部队,还组建了一支“ 络特种部队”。据悉,美国目前共有133支 络作战部队,规模大约6200人,2020年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六是阵线化,美国依托其盟友体系,与盟友签订“ 络威慑倡议”等,相互支持各自对重大 络攻击的响应。
王鹏:美国的 络攻击有很明显的特点:规模化,能够同时对大片商用或军用终端、设备进行大规模高强度打击;隐秘化,在“平时”(与战时相对),采用“小伎俩”“轻量化”手段加强渗透和破坏,让人习焉不察,隐秘性更高;定向化,除了大规模实施攻击外,美国也具备技术条件,对特定国家或组织的 络空间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实现点面结合。以此次曝光的“蜂巢”平台为例,它属于“轻量化” 络武器,其战术目的是在目标 络中建立隐蔽立足点,秘密定向投放恶意代码程序,利用该平台对多种恶意代码程序进行后台控制,为后续持续投送“重型”武器进行 络攻击创造条件。美国中央情 局运用该武器平台,根据攻击目标特征,定制适配多种操作系统的恶意代码程序,对受害单位信息系统的边界路由器和内部主机实施攻击、入侵,植入各类木马、后门,从而实现远程控制,可对全球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实施无差别 络攻击。
沈逸:用美国自己的分类来说,美国在 络空间的行动包括 络攻击、 络防御、 络利用。对 络空间的监听,属于 络利用,用 络手段搜集情 ; 络攻击行动比较经典和典型的,是对伊朗浓缩铀项目的工业控制系统实施的“震 ”攻击,这种攻击可以从物理上对目标进行毁伤。美国在从事 络利用和 络攻击时,没有边界,没有底线,甚至不遵循他自己倡导的一些行为规范,让整个世界,包括其部分盟友,比如德国等,都暴露在美国 络攻击的威胁之下。
美国为何不断把“脏水”泼向中国?
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接受《60分钟》主持人采访时,老调重弹,声称目前来自中国的间谍活动和 络安全威胁的规模“史无前例”。在 络安全方面抹黑中国、渲染“中国威胁”,已是美国的惯常操作。2月1日,美联 曾 道,克里斯托弗·雷在里根总统图书馆的一次演讲中声称,中国对西方的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肆无忌惮”“更具破坏性”。4月8日,美国政府及公司公开散布关于中国黑客攻击的虚假消息。
沈逸:长期以来,美国在 络空间追求绝对安全,采取具有显著双重标准特点的行动。美国本身是全球最主要的 络攻击策源地之一,却不断对中国进行莫须有的指责,这就是最典型的“双标”。美国政客希望通过所谓“点名羞辱”的方式,构建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掩盖美国威胁全球 络安全的事实。同时,对美国政客来说,指责和批评中国,已经成为掩盖其工作无能和谋求个人政治资本的一种最简单选项。
陈须隆:美国常年对中国实施 络攻击,窃取海量个人数据,侵犯中国公民权益,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以及商业和技术秘密,违背了联合国达成的 络空间国际规则,抛弃了中美2015年达成的 络安全双边共识,严重影响了中美在 络空间的互信。同时,出于打压“头 战略竞争对手”的考量,美国在国际上大肆炒作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其中包括“中国 络威胁论”,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树立“强敌”,以便集中抹黑和打压;二是凝聚国内力量,以便增强自身 络实力;三是拉拢盟友,以便对中国进行“围剿”。
王鹏:美国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贼喊捉贼”。美国不断侵犯他人他国合法权益,却指责中国“威胁”,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如,中国加强 络防范,美国就攻击中国在破坏 络空间的所谓“秩序”,指责中国政府侵犯人民的信息权、知情权等“人权”。
如何应对美国对世界 络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
2004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成立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UNGGE),旨在以主权国家为基础,推动构建国际 络规范。2013年,UNGGE的 告明确指出,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等现有国际规范适用于数字领域,国家主权、人权、国家间交往等概念适用于 络空间。2018年,联合国大会还通过决议,建立一个开放式工作组(OEWG),就 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当前,OEWG与UNGGE并列为联合国主持下的 络空间治理独立协商机制。
王鹏: 络空间是全球公器,不是美国的自留地、殖民地。国际 会有权要求合理、合法且安全地使用 络空间。美国的霸权不仅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不正义,而且在事实上降低了全球 络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应对美国威胁,各国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强化信息安全顶层设计,提倡 络空间共同安全,反对 络霸权;争取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中国和广大新兴国家的资金短板已经得到极大弥补,在市场上更有后发优势,唯独在技术层面和美国仍存一定差距;加强 络空间的国际合作与“反霸权统一战线”。所有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不愿意继续被盟友监听的发达国家,有必要加强彼此间的政策协调、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信息互通、市场整合,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打破美国对互联 关键技术和领域的垄断,推动国际 络空间的民主化进程。
沈逸:一个持续不断追求巩固和扩展 络霸权的美国,对全球除美国及其核心盟友之外国家的 络安全构成了必须共同面对的威胁和挑战。从应对美国的威胁和挑战的角度来说,各个国家首先需要持续不断强化自身的 络安全能力和 络威慑能力;其次要展开产业和技术领域的良性竞争,实现良性发展,提升技术实力;第三要依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真正的多边主义平台。中国和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协同推进全球 络空间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从而实现对 络霸权的有效对冲与制衡。
陈须隆: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才是全球 络攻击的最大黑手与全球 络安全的最大威胁。各国要坚定地反对 络霸权主义,共同揭露和抵制美国危害全球 络安全、破坏国际规则的行径。各国要不断增强自身维护 络安全的综合实力,加强双边、多边和全球治理合作,维护各国 络主权和 络公地的公平正义,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制定各国普遍接受的 络空间国际规则,推进全球 络安全治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