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项目BIM技术的应用与探索

一、BIM应用成果及项目特点

1、节省占地:污水处理区采用全地下、组团式布置方式,占地面积为同等规模地面式水厂的65%。

2、环境影响小:主要处理设施布置在地下,厂区环境噪音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浊气体全部通过除臭系统处理。

3、美化城市区域环境:利用地下污水设施的地面空间建设湿地生态公园,与城市景观相融合,提升土地使用价值。

二、项目难点与BIM应用价值分析

1、项目难点:地下空间基坑开挖深度大、通风、除臭设施、自控系统要求高,工程投资高。地下空间大型设备、管道安装、检修难度大。地下空间环境风险源多(有害气体、火灾、管道泄漏等),运行安全要求高。项目建设周期缩短,组织协调难度大。

2、项目控制目标:严格控制项目建设成本。精益设计,为施工、运维创造有利条件。满足相关安全、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建立项目各参与方高效沟通机制,提高时效性、降低沟通成本。

3、BIM应用价值:精细化设计、精确算量。性能化分析,提升设计质量。碰撞检查、数字化模拟,提前发现项目问题。可视化展示,降低沟通成本。项目各阶段信息流转顺畅,减少重复工作。

三、勘察阶段BIM应用

深基坑地质分析:在Revit软件中建立基坑支护及锚索模型,通过Navisworks检查支护桩是否到达设计所需标高,确保开挖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根据模型在Civil3D中进行土体体积查询,相对于传统查询方法更为直观精确。

四、方案比选

1、地下空间布置方案:搭建方案模型,综合比选最佳地下空间布置方案。经过结构计算,综合比选空间利用、投资及景观等因素选,确定采用方案一,即生物池与膜池顶高程一致的方案。

2、噪声分析:比选制氧车间平面布置方案,分析噪声源对厂区办公、湿地公园、厂界的环境影响,确定合理位置。厂区设计时,对各边厂界的噪声均设有限值(北侧为60分贝,其它三侧厂界限值为50分贝)。

在方案二中,制氧车间移至厂区西北侧,虽然距离臭氧接触池较远,但拉开了与办公楼的距离。北侧厂界噪音值不超过60分贝的设计限值,西侧及东侧、南侧厂界也不超过50分贝的限值。而办公楼位置的噪音值也降为了小于35分贝。因此经综合考虑,推荐方案二。

3、排放塔气体扩散环境影响分析:据夏季主导风向模拟排放气体浓度分布,重点关注人员相对集中的湿地公园、水厂办公区气体扩散的环境。分析结果:方案一对于湿地公园、水厂办公区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五、辅助及优化设计

1、进水泵房可视度分析:进水泵房是厂区地面建筑中噪音和臭气产生源头之一、位置距离湿地公园较近。以进水泵房为目标,分析游人视角对于进水泵房的可视范围,通过种植树木形成景观屏障,改善视觉效果、并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2、细格栅间采光分析:设备地面吊装孔采用透明材质,可作为地下空间的自然光源。细格栅渠道及曝气沉砂池顶板范围内照度为280-2800lx,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对于公共通用房间场所照明的标准值100lx的规定。该区域白天可不开启人工照明,达到节能目标。在照度不足的位置分别设置100W人工照明,走道板范围内照度为100-200lx, 满足上述规范要求。

3、地下空间除臭及通风模拟:分析臭气地下空间分布情况,优化除臭、通风系统设计。分析结果:人员活动区域的H2S浓度为0.007-0.025mg/m3,满足规范要求。H2S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步降低,在细格栅区域浓度较高,应加强排风措施。在接近沉砂池附近H2S的浓度较高且分布不均匀,需对排风口的设置进行优化。

4、人员疏散模拟:通过模拟合理划分地下空间防火分区、确定安全出口数量及位置。使用Pathfinder软件导入Revit信息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疏散模拟。以MBR膜池为例,模拟结果为:在28秒内分布在各个位置的34人全部撤离完成,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说明疏散口及疏散楼梯设计是合理的。

5、通过Inventor软件快速建立设备族文件,厂商提供的设备模型导入到Inventor,通过BIM交换保存族文件,减少重复建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6、专业协同优化:BIM设计围绕同一模型开展工作,利用BIM技术可视化、辅助智能等特性进行管线碰撞检查、辅助预留孔洞,专业间配合更直观、高效、准确。

六、施工协同

1、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实现BIM协同应用:模型数据传递与共享、辅助施工深化设计、BIM三维技术交底、施工协同管理。

2、数据传递:设计阶段地下空间结构是以变形缝为划分单元区格,施工单位基于设计模型进行细化拆分。将Revit模型导出IFC格式文件,通过研发的后期处理软件处理模型,导入GIS运维管理平台。

3、辅助施工深化设计:由于设备供货供货周期长,除臭塔安装只能在土建施工完成后进行。吊装前,需要先对拟安装塔吊位置的土建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模拟制定合理吊装方案,指导实际设备安装。利用BIM模型模拟进行施工方案演示,将施工方案通过三维方式直观的展现给现场管理人员,提前做出预判,有利于对方案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本项目BIM在设计、施工阶段的应用,在竣工交付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虚拟现实、数据库、移动互联 、物联 等技术,开发与再生水厂工业控制系统的集成平台,实现水厂运行的三维可视化监测与控制、水厂环境安全的动态监控、逃生指引,完整实现BIM技术在项目全过程中的应用。


完整资料领取方法(共58页)


近期推荐

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应用探索与实践

桥梁工程中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BIM技术的机电管线深化设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