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二日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 发
一路“象”北、狭路“象”逢、晕头转“象”、全民偶“象”……连日来,在云南“逛吃”的15头北迁野生亚洲象成为了全民瞩目的“ 红”。
去年3月,象群从西双版纳出发,越过哀牢山、横渡红河,进入滇中腹地,至今已暴走了约500公里。
关注一:大象去哪儿?
北迁象群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在马路上闲逛、吃了农田里的玉米、去猪圈玩耍、被酒糟醉倒、掉进水坑里、闯入高速路、排排躺着睡觉、在泥汤里打滚……不少 民每日都在“追更”北迁象群的“奇幻冒险”,直呼“太萌了”“好有爱”。
“大象去哪儿”是 民尤为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认为,由于象群与原栖息地的距离已经较远,自行返回有些困难,可能需要做好打长期消耗战的准备。如果北迁象群未能返回原栖息地,那么和其他象种群的交流可能被切断,遇到极端变化也可能危及种群安全,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亚洲象有进入新区域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后返回原栖息地的习性,目前象群活动区域内的食物资源也相对充分。因此有分析预测,它们可能还会在现在的活动区域滞留一些时间,雨季大量长时间降雨导致的气温降低将会促使该象群返回。
关注二:为什么北迁?
“为什么北迁”也是不少 民好奇的话题。关于象群北上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北上觅食的,有说头象迷路的,还有说原栖息地温度和降水出现变化的,目前仍没有准确的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该区域的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分布范围扩大。目前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的约300头。成年野象每天要吃数百斤植物,需要很大的活动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野象开始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出现“伴人”活动觅食现象。
不过追“连续剧”的时候,可别被亚洲象憨厚可爱的外表“欺骗”。在40天的时间里,象群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象群去年7月在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造成了1人死亡。
“一路好吃好喝”,这支“旅行团”不仅萌翻众人,还展现了一个维护生物多样性、守护自然生态的美丽中国。但其“大摇大摆进城”,如何平衡 会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依旧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希望北迁象群能尽快“迷途知返”。
(综合新华 消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