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不行啦!你得让工作更精准才行

不改变不行啦!你得让工作更精准才行

身处最传统行业的建筑业,恰恰又干着最传统岗位:工程管理。有时不仅环顾身边的人和事,时代在变,人也得尽快适应节奏才行啊。搞工程的人,经历过多年在一线的摸爬滚打和冲锋陷阵,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训。回过头去,发现曾经自己丰富的经验,在当下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也需要不断提炼和总结,才能发现个人知识中最有用的东西。我的经验总结是——精准。经验总是要过时的,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才能让现场的管理措施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对于如何能高效、精准地工作,一直是我探索的目标。建筑业是最后、也是最难融入互联 科技和AI管理工具的行业。在充斥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的时代,对我们建筑业的精准工程管理,应该得到怎样的思考和启发?

项目部的日常工程管理,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信息数据、繁杂的协调工作。不仅质量检查要精准、发现问题要精准、协调配合也要精准。如何更精准的解决问题,做到主要的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面。在这里主要交流一些个人理解,相互学习。

最专业性的事——精准审图。

如何有效的审图,更精准的找出图纸中的问题,提前解决,减少返工。这不仅需要经验,也需要科学的流程。记得在一个屋面大跨度钢结构桁架的审图中,通过团队Tekla软件建模后发现,原设计许多杆件的规格型 可以进行优化,一些节点可以简化,既能降低施工难度,也能节约成本,一个单项就节约几十万。而且局部杆件位置与建筑墙体冲突,需要调整,这些都是靠经验发现不了的,必须借助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模拟,才能精准的快速发现问题、提前解决掉。目前建筑业BIM的应用推广,正是解决传统审图工作的繁琐和低效,如果可以建立企业级的BIM工程中心,可以多项目、跨区域的解决图纸错、碰、缺、漏等问题,实现降本增效。这就是精准审图的意义。

工程人的尊严——精准施工。

在施工现场,不仅需要每天检查、拍照记录大量的质量问题,督促整改、及时复查反馈,形成质量监管的闭环。每层楼、每个构件钢筋、砌体、装饰等质量问题的海量的记录数据,没有人会有时间去做数据分析。许多项目可能会反复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没有数据分析的迭代成果,永远有没完没了的重复问题的发生。在自己管理的项目上,曾经创新的对现有的施工班组信息、工程实测实量数据进行过整理分析,找到了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班组,找准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施工交底和旁站监理,有效的减少了单项质量问题的发生。这也是保证质量的精准施工。

最头痛的事——精准协调。

工地上少者几十家,多者上百家总分包单位,相互之间为了合同界面、施工工序、成品保护等矛盾,每天上演着冲突和争论,都需要我们进行耐心、及时的协调和处理。特别是赶工阶段,许多时候忙的焦头烂额。如何有效的协调好相互施工的干扰问题,是需要不断总结和实践。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总包单位的人力和实力,统一整合各个参建单位上 的单项施工计划,从工作面移交、施工穿插、材料堆放运输、成品保护和工完场清等等事项,都需要提前谋划、相互统一。执行阶段需要专门团队进行督促协调,利用Project编制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甚至小时计划,在庞大的而成熟的施工计划体系中,各行其职、动态协作,才能最终实现有“质量的赶工“。前期少一分计划,后期多十分困难。这是保证进度的精准协作。

“是细致程度,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收集。“”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需要高科技手段,从数据分析中找方向,对症下药。只有处处精准工作、精准管理,我们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大跨越、大发展。在大生产版块中成就自己、成就梦想。让管理更精准,让品牌更锐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