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APP可能正在“偷听”你

“我的命,我自己操盘”,这是《窃听风云2》中的经典台词,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连自己手机的麦克风都操盘不了,因为我们很多信息正在被偷听。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刚说了想吃什么,手机里就蹦出了它的推荐;刚说了要买什么,就出现了广告。

可是,手机怎么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呢?曾经有好奇者通过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在随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里,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对于这个结果,非常惊人。

对此,饿了么和美团也曾经回应:不存在“偷听”。

曾经有 道,在去8年11月份,家住上海的孙女士在和同事闲聊时提到想喝CoCo奶茶,在打开饿了么App时,在推荐商家首位看见了CoCo奶茶。让孙女士疑惑的是,自己之前从未在饿了么上买过CoCo奶茶,在她手机后台,此前也从没有使用任何手机App搜索过CoCo奶茶的相关信息,而手机后台开启的应用有淘宝、饿了么、美图等APP。

这难道真的是巧合么?

于是有人有做了测验,首先打开饿了么App和美团外卖App,确认前面已显示的推荐商家,然后关掉屏幕保持两款App仍在后台运行,随后以聊天的形式提到中午要吃日式料理而且说出了具体的菜品名称。几分钟过后,再次打开饿了么,首屏推荐位出现一家“某某屋日式料理”。更为奇怪的是,几分钟后,再次打开页面,这家店又神奇地消失了,而原先推荐位上的商家却都没有改变。

接着,测试者又把手机屏幕关闭,保持和上次一样的状态,又开始聊日本料理方面的话题,几分钟后同样打开饿了么,竟然出现了和第一次同样的结果,推荐位出现某某日本料理店,几分钟后又恢复原来的推荐商家,为了验证准确性,测试者又以相同的方式,分别聊关于港式茶点、料理、茶餐厅等等,而打开手机APP同样出现对应推荐的某某店铺,几分钟后同样店铺消失恢复原来的推荐。

到底这种推荐店铺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针对这样的事情,曾经有饿了么相关人士表示,所谓“监听用户日常对话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既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饿了么严格保护用户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会在取得用户事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用。

美团人士则回应称,有关“根据麦克风收录的语音关键词为点外卖的用户做推荐”的行为并不存在,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且用户主动发起美团外卖App内的语音输入行为时,才会使用麦克风。此外,美团外卖仅会在用户表达了明确需求信息、进行主动查询后,才会进行相关推荐输出。

那么,到底是巧合,还是确实这些外卖App在使用麦克风“偷听”用户?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曾对此表示,“有麦克风权限,不一定就会偷听用户说话。”尽管麦克风“偷听”还很难确定,但出现如此巧合,极有可能是App在利用其他渠道获取的大数据进行测算,“比如根据你当前所处的位置、经常光顾的餐厅、之前的搜索习惯等等数据来预测你的潜在需求。而且也有很多电商平台就是这样做的。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对于各行各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以C端用户为主的各大外卖平台亦是如此。他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推荐平台已经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运算,比如可以根据某个人观看某些短视频的分类,比如游戏、科技、搞笑等,可能会根据你1~2个小时候刷新短视频的习惯、 停留时长等等来推断你的兴趣范围等。”

其实大家应该发现,当我们手机下载好某款软件,在安装过程中,软件会提醒你授权各种权限,最常见的就是授权同意通讯录查看、通话记录查看权限、获取手机存储权限、获取地理位置权限等等,有的软件需要获取十几项权限,而这些权限每个都关系到个人的信息安全,往往我们只能被动授权,如果有一项否认了就会影响安装甚至影响使用。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希望各大平台及软件服务商可以严格保密消费者信息,同时我们个人也应该注意保护信息安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3月3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