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井喷!天量“用塑”考问“限塑”

免费塑料袋仍在普遍使用

在长沙市岳麓区的滨江农贸市场,拎着塑料袋的市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挂着一叠塑料袋,市民要买东西,卖家就随手扯下一个。

既然有成本,为何不收费?各地多位摊贩一致表示,提供免费塑料袋是小本生意的“标配”。“不免费提供,人家很可能就不买你东西,总不能为一两毛钱的塑料袋黄了生意吧?”一位摊贩说。

收费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弱化

与农贸市场大量使用免费塑料袋不同,各地大型超市大都能严格落实“限塑令”,执行塑料袋收费政策。虽然收费能够减少使用量,但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塑料袋的价格并不敏感。

新兴消费方式成“限塑令”新盲区

近年来,外卖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用手机点外卖成为新消费方式,而商家在外卖配送时通常会使用超薄塑料袋包装,塑料袋的消耗也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在上海市徐汇区靠近一家三甲医院的餐饮一条街,街上餐馆的外卖产品中,很多都是装在超薄塑料袋里配送的。一家餐饮店老板直言,各个外卖软件公司经常向商家赠送塑料袋,如果青黄不接,就用超薄塑料袋对付一下。

一位基层监管人员说,“互联 +”的消费场景往往是商家与消费者直接“点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这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

与 络购物相配套的快递业,也是消耗塑料袋的“大户”。2016年度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 告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了82.6亿个塑料袋。

超薄塑料袋禁而不绝 刘军喜 摄

“限塑令”存在效能不足、监管九龙治水、执法成本高、处罚威慑低等多重难点。

九年效能不彰,谁在“拖后腿”

“限塑”出台九年限不住,一些地区“禁塑”效果差,背后原因何在?

政策效能不足,处罚威慑低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限塑令”很大一个不足在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如何引导民众、监管市场并促进良好消费和循环系统的形成,需更详细地分解任务,将激励和制裁措施真正运用下去。“从公共治理角度看,这项政策另一个重要缺陷在于没有后评估制度,一两年热度之后基本销声匿迹。”

长春一位批发市场管理人员说,执法成本过高也是一大问题:“查处一个使用不合格塑料袋的摊贩,罚款200元也要层层上 ,仅案卷就要做十几页,执法人手有限,市场摊贩众多,根本罚不过来,只能法不责众。”

垃圾分类“肠梗阻”致塑料袋难降解、难资源化

因价格、技术等原因,能实现全降解的环保新材料塑料袋市场拓展困难。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尚待建立的现状,导致不可降解塑料袋难以资源化利用,而全降解塑料袋也难降解。

业内人士说,符合国标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进货价高于超薄塑料购物袋3~5倍,小规模经营者已很难承受,而全降解塑料袋价格又比普通塑料袋贵上好几倍,即使是大型商家,也很难全部改成全降解塑料袋。

吉林推广的环保塑料袋原料是玉米淀粉,但由于技术原因,这些全降解塑料袋强度、韧性较一般塑料袋差,很多时候“一碰就破”。而此类塑料袋要实现数月内全部生物降解,需要很多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勇说,全降解塑料袋的处理和厨余垃圾类似,需单独分拣出来,在堆肥厌氧高温条件下才能实现全降解,不分类直接送到垃圾场填埋则无法实现快速降解。

真正限塑关键是出实招

对于目前国家层面的“限塑令”和一些地方的“禁塑令”等地方性法规,应加强具体条款的指向性,提高处理力度,明确执法流程,形成中央+地方的完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而当下的“限塑令”“禁塑令”还应配套相应保障制度,如增加激励手段和产业政策,鼓励企业生产符合规定的塑料袋,对环保塑料袋或其他塑料袋的替代品增加激励政策,让相关政策法规深入塑料制品产销的每个环节。

专家表示,在流通环节“限塑”“禁塑”的成本,远远高于生产环节和回收环节,应通过补贴等方式向可降解新型材料产业过渡,并利用价格限制等措施逐步剥离商家与塑料袋生产企业的利益关系,减少其生产与销售,从供给侧改善塑料产品供应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8月6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