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9月,德国慕尼黑,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这辆“奇怪的”马车颠覆了人们认知,掀起了近百年来出行行业的大变局,开启近百年汽车产业发展的序幕。
马车上的男人,卡尔·本茨正是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汽车之父”。但卡尔·本茨一定不会想到,135年后,他所开启的汽车产业成为了包括能源、交通、通信、计算机等诸多行业诸多技术变革的交汇点,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 联化、共享化浪潮让百年汽车产业进入了汽车产业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2021年4月,这一场新变局的焦点将聚焦在上海。4月19日,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上海车展将为这场大变局的高潮拉开序幕。
新势力引领变化
2020年1月7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的国产Model 3交付仪式上,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现场脱下外套跳起灵魂舞步,引发一片欢呼。
此时的马斯克或许已经意识到,中国产特斯拉Model 3究竟能给他带来什么。
2020年,特斯拉全年销量达到49.95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国产版Model 3的销量接近14万台,在特斯拉全球销量占比中超过27.5%。在中国市场强势销量的帮助下,特斯拉市值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20年特斯拉股价暴增700%,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远超丰田、大众等传统汽车巨头市值的总和,马斯克也一度被推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上海,是马斯克的福地。就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前,特斯拉一直处于“至暗时刻”之中,2017年到2019年,Model 3曾面临巨大的生产压力,离破产最近的时候只有一个月,马斯克一度考虑将特斯拉出售给苹果公司,上海拯救了特斯拉和马斯克。
2019年,远在美国的马斯克焦急等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拯救,大洋彼岸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同样愁眉不展。2019年,蔚来汽车亏损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现金流最紧张时仅够支持公司一个月的运营,李斌也一度被业界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
但在2020年,蔚来和特斯拉一起腾飞。从2019年10月2日的最低价1.19美元算起,蔚来股价在一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4000%,市值一度位居全球车企前十,中国车企前三。
上演同样戏码的还有中国另外两家头部造车新势力车企,理想和小鹏,截止3月31日,在中国车企市值排行榜中,蔚来位居第三,小鹏和理想分列第六和第八位,在他们身后有着广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这样的强势传统车企。
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企业狂欢的一年,他们在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走过了传统车企近百年的历程。新势力的狂欢,也助推了这场大变局高潮的来临。
传统车企拥抱变化
2021年1月21日,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发表了自己在某 交平台上的第一条推文,并喊话马斯克:“我们当然还要夺走你们的一部分市场份额。我们的ID.3和e-tron已经赢得了首批欧洲市场。期待着和你们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
在部分业界人士眼中,这是大众集团正式向特斯拉“宣战”的信 。2020年造车新势力们度过了自己的“狂欢之后”,传统车企必然不会将变革的主导权拱手让人。
2021年3月,基于大众MEB纯电动平台打造的ID.4家族产品正式上市,开启了大众在中国电动化转型;4月初,上汽通用在2021技术日上,正式在国内发布了涉及电动化及智能 联化的Ultium平台、VIP电子电气架构等全新技术;车展前夕,吉利正式发布全新等极氪品牌,旗下首款产品极氪001也于同日公布预售价。
在随后的上海车展上,日产Ariya、大众ID.6、凯迪拉克LYRIQ、极氪001、智己汽车L7等全新产品都必将会成为展区中“最靓的仔”。
这些产品、技术、战略中体现了传统车企对于变革的思考,大量电动化产品以及汽车软、硬件架构的变化,让我们真正深切体会到电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与此同时,车企、用户之间的关系也将迎来重新定义。
4月9日,上汽集团召开全球首个汽车 SOA 平台开发者大会——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上汽零束首席架构师孟超说到,“SOA软件开发者平台具有硬件可插、可拔、可扩展,软件可买、可卖、可订阅的特点,将为智能 联汽车带来无限可能,包括全数字化、全服务化、全标准化、全域融合、全域智能、全面开放、全系防护等七大特点,为开发者和用户带来快速、千人千面的体验。”
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SOA软件架构的出现,让汽车开始逐步由硬件导向转向软件导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正在来临。技术的发展和转型将使得用户从单纯的使用者变身成为开发者,他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义汽车,甚至是售卖自己亲手打造的软件模式;而车企则将从单纯的硬件提供者转型成为软件平台供应商。
和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比,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领域后发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快速追赶,并寄希望于这种软件定义模式,快速对造车新势力实现反超。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预埋硬件、兜售软件,蔚来宾至如归的用户体验以及极高的用户转介率,都让传统车企意识到汽车服务业态的转变,从2021年开始,包括上汽大众、R汽车、比亚迪等长沙都开始在传统4s店外的商超展厅模式,成为华为、苹果的“邻居”;极氪则更进一步,开启了和特斯拉“同款”的全直营模式。
变革之中,传统车企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将被快速拉近,完全打通车企和用户之间的屏障,车企与用户形成紧密互动、共创,将会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技术、服务、理念全面革新,2021年上海车展将会真正吹响传统车企向造车新势力发起反攻的冲锋 。
跨界造车,变化的X因素
“上海车展,百度来了”。本届上海车展, 百度Apollo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旗下的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智慧座舱、车云必将会成为车展关注的亮点。但这并不会是百度的终点。2021年,百度和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不久的将来,百度在车展上展示将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旗下的整车产品。
2021年,跨界造车成为了业界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和市场的逐步成熟、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火热、汽车、互联 等技术的融合大趋势以及现有业务逐步进入瓶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过去踯躅不前的科技企业们终于按下了入局造车的扳机。
2021年,百度、小米、滴滴先后官宣入局造车;苹果汽车布局良久的汽车业务只保留了最后一丝神秘;华为、大疆、英伟达等科技企业品牌出现在汽车技术、供应商的宣讲之中。
科技企业跨界造车,将成为这场大变革之中的X因素。
和造车新势力相比,科技企业有着充足的资金,特斯拉、蔚来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情况很难出现在这些巨头身上;和传统车企相比,在智能汽车时代,科技企业在软件、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积淀丝毫不逊色于大众、丰田这样的巨头。
同时诸如苹果、小米乃至滴滴、百度,它们还有着充分的用户运营经验和粉丝群体,在用户服务体验重要性大幅提高的时代,这些跨界造车的科技企业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造车领域几乎一片白纸的科技企业,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新玩法和新思路。
但科技企业跨界造车,必不会一帆风顺。
3月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几度哽咽,将造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他说到:“有时白天能想出100条理由做(汽车),晚上就想出100个理由不做(汽车)。”
汽车堪称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的产业。即便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时代,汽车依旧没有摆脱其交通工具的属性,这意味着智能汽车并不能简单定义为“四个轮子加上一个手机”,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乃至工业设计等等都需要小米从头打造研发、生产流程和系统。
其次当下优质供应链是稀缺资源,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以及百度、恒大这样的跨界造车企业都在抢夺优质供应商资源。最后是时间窗口,如今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均展现了庞大的布局,在智能汽车市场风生水起,跨界造车的科技企业需要在足够短的时间里推出足够强的产品。
毋庸置疑,大变革之中,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还是跨界造车,只有拥抱变化才能在变化之中找到机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