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 双11来临前最后一次防忽悠提醒!

双·11的气息越来越近,“剁手党”喜欢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作为“剁手党”的你这会儿恐怕已经早早地抢完红包、领完优惠券、囤完购物车,坐等11.11的到来了吧。

揭秘双·11 购狂欢节背后的“七宗罪”

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血拼”之后,“剁手党们”历经千幸万苦总算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但是账户的余额一下子变成了负数,鼓鼓的腰包瞬间瘪成了一张皮囊……于是,“剁手党”们开始反思:双十一真的给我带来了优惠?在低价面前自己占到便宜了吗?折扣与低价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双·11狂购物 全民疯狂为哪般?

于是,一些喜欢理性思考的购物者开始研究隐藏在双·11背后的秘密了,他们发现原来吸引这么多狂热购物者的原因在于,商家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喜欢占便宜的心理,说白了就是“怕吃亏”的心理,生怕打折的时候不买,以后想买的时候没有折扣,买贵了,买亏了,让商家赚到便宜了,怕被人知道了笑话自己,说子自己傻。认为能买到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物品,不但有成就感,还会让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羡艳,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所以,只要一听到有便宜货,恨不得全部买回家。

络商家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喜欢占便宜的心理进行促销

再者,现代 会竞争意识强,人们不但比职位、比房子,也比消费,攀比型消费者不在少数,你有的我也一定也要有,追求“向上看齐”,比如别人买了新款手机、贵重首饰,如果自己没有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于是,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头脑一发热就买了,结果用不用是另一回事,只要买的开心就好。

购尤其受到女性的青睐

看到双·11期间,周围的人都在买,觉得大家都买的东西一定会是好东西,心里难免发痒,于是,怀着跟风、从众心理购物的人并不在少数,所有的这一切导致电商平台营业额一夜飙升,几乎让整个物流系统瘫痪!

购= 勾?

然而,各位看官,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一个人,要知道占到便宜的并不是你,商家才是最大的赢家,狂热的消费者越多,商家笑的越开心,仔细想想,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消费者不够理性,商家也是“罪不可赦”的,他们给消费者设下了种种“陷阱和圈套”,以至于无法识别真相的消费者中了他们设下的“圈套”。

第一宗罪:把握时机 造势宣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双十一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节日,为何在圣诞节、情人节、元旦、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扎堆下,却唯独火了光棍节呢?

有数据研究表明,由于11月处于秋冬交替季节,是冬装上市的最佳时段,此外由于11月没有法定假日,处于国庆节和元旦的间歇期,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在这段时间内较强,如果商家抓住了这次机会,就能达到很好的促销目的。

11月没有法定假日,在这期间消费者的腰包最鼓

很多单位都是每月10 发工资,11 正好是大家腰包最鼓的时候,加上电商平台史无前例的优惠力度,很多人再也“耐不住寂寞”,本来没有购物需求的人,也被电商平台的狂轰滥炸式的宣传煽动了。

秒杀宣传

商家狂轰滥炸的优惠宣传

双·11电商平台的成功,跟光棍节这一特殊日子有很大关系,他们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尤其是单身年轻人,他们平时就喜欢坐在电脑桌前进行 购,所以,商家抓住这次机会,很好地利用了单身年轻人这个突破口,把个体 购变成集体 购,所以就有了双·11这个集体狂欢购物节!

第二宗罪:谎 价格 先抬后降

每年双·11期间,天猫几乎全 的商品都打着“五折降价”“限时秒杀”的标签,甚至很多商品在十月份就已经提前抬高价格,为双·11降价促销做准备呢。节前先抬价,双·11再打折,一直是商家擅长玩的技俩。例如,一款平时售价为152元的衣服,在11月初的时候就已经被抬高到399元了,到了双·11这一天,这件衣服猛地一下降价到136元,看起来一下子便宜了一半还要多,但是,实际的价格只比平时便宜了16元而已,你认为你占到便宜了吗?

一图见血,这才是女生喜欢双·11的真正原因!!!

双·11活动前后价格对比,说好的打折呢?

还有就是,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差价也很大。比如,苏宁易购“苏宁四天四夜‘零’元购”页面,一款美的煎烤机PH345售价299元,但同一款煎烤机在天猫平时售价189元、双·11特价169元。虽然两者不在同一个电商平台,但价格相差超过40%,在这提醒消费者,“双11”购物还是货比三家再做决定吧。

第三宗罪:口 响亮 拒不降价

从各大电商平台的首页上不难看出,各种促销降价宣传画面应接不暇,甚至一些电商一直放狠话说哄抬物价者要被扣分出局,但从数据可以看出,顶风作案的商家大有人在。

各种促销降价宣传画面应接不暇

阿里巴巴旗下 站一淘 数据分析师陈航此前分析称,12年8·15价格战前一晚,部分商家悄悄提升了商品价格,其中,京东商城1.22%的数码家电类商品涨价,平均涨幅超过585元,不少热销商品出现了高稀缺率的现象,缺货最多的商家达到30%,想要真正抢到一个特价商品并不容易,半天时间内商品价格变动5次以上是很正常的。

双·11,五折之后的价格居然跟原价一模一样!!!

此外,虚构原价也是让消费者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所谓的虚构原价,指的是标示的原价属于虚假、捏造,不是促销活动日内最低交易价格,双·11之前,国家发改委站出来明文规定,对“仅限今日”、“今日特惠”、“明天涨价”、“特价”、“清仓价”、“全 最低价”等词汇的用法做出了约束,用来预警和规范双·11的恶性竞争,显然出于是保护消费者免于被电商平台“玩弄于鼓掌之间”而出台的有力政策,不过,这些政策究竟能不能有效呢?恐怕只有消费者心理最清楚吧。

第四宗罪:博人眼球 降价缺货

纵览各大电商平台,“便宜货”倒也不少,可是当你把货物揽入购物车的时候才发现这件商品居然缺货,高涨的抢购热情一下子凉了半截,这样白白浪费了购物者的时间,心情也变得不好了。

淘宝一位店主曾表示,卖得好的商品没人愿意做特价,做特价的一定是滞销款,一般的店家,一开始为了抢客户,让利会比较实在,等到手中有了一定量的熟客以后,最多拿某个“爆款”来赚赚人气罢了。正应了那句话,买的没有卖的精。

便宜的为什么总是缺货??

特价商品往往很有吸引力,而消费者觉得只买一件商品还要付邮费很不划算,从而会顺便买一些别的东西,最后到手里才发现,自己想买的特价商品没有收到,其他的都收到了,卖家给出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此时消费者又不想自己花邮费把货退回去,所以最后只好认栽倒霉。

特价商品永远缺货!

那么,真正的便宜货都到哪里去了呢?其实这些便宜的特价商品早就被“潜规则”了,曾有做过电商的朋友透露,很多参加秒杀活动的便宜商品,至少有一半都被内部人员事先抢走了,试想,真正的便宜还轮到你来占吗?

第五宗罪:刷单作假 虚张声势

为了营造一种火爆下单的虚假景象,刷单已经成为电商大佬们的公开秘密,每逢双·11,电商平台上的刷单业务就更加繁忙了。刷单就是商家自买自卖,利用各种手段虚 经营业绩,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貌似生意兴隆,其实赚的是个人气。

平台上的电商刷单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刷单,而另一种是平台上的销售小店、小商家自己刷单。虽然刷单的主体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聚拢人气。比如说,同一款产品,一个人说好,你可以不信,但是有十万个人说它好,不信你不信!

双·11疯狂的折扣

究竟这个价格是怎么来的?不言而喻!

还有这些疯狂的刷单,让每件商品“好评如潮”

强大的刷单软件(所谓刷单,就是这么来的!)

刷单是电商平台大部分卖家的必经之路,有点 购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卖家靠造假获得信誉与排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两家店铺卖着同样的商品,价格相差也不大,其中一家的销量上千、好评如潮,而另一家的销量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评价数更是寥寥无几,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选择哪一家呢?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销量高的、好评度高的那家 店进行购买。

第六宗罪:恶性竞争 贬低对手

每年的双·11促销,都会传来京东、阿里明争暗斗的消息。作为电商的两大巨头,阿里和京东之间的战争似乎永远无休无止,一边是阿里巴巴,一边是京东商城,如果你是商家,如果只能选一个,你会站在哪边?对于享受着大促销实惠的“剁手党”而言,眼下最关注的是,巨头相争别伤及服务口碑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

各大电商,一片混战

堪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赤裸裸的宣战式文案

两大巨头短兵相接,连北京走街串巷的快递车都已经“杠”上了。大举进京的阿里,集合了申通、韵达、圆通快递等七层以上的快递车,在双·11前刷成“天猫红”,颜色基本与京东的红色快递车近似,而京东也毫不客气,在自己的快递车上刷出了“想要低价,别玩猫腻”、“想要提速、别走猫步”等标语,而 上流传的京东内部工作场所,更是挂上了“抓天猫菜鸟”、“踩猫行动”等挑衅口 。

猫狗大战

各式宣传语,火药味十足

为何一场商业狂欢演变成惨烈的恶性竞争?恐怕多数消费者也感到纳闷。双·11购物狂欢节理应让消费者、商家甚至是全 会因此而获益,虽然商业竞争在所难免,但是诋毁竞争对手、扰乱市场的恶意竞争方式不是一个健康市场心态所能容纳的,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向着更强的方向发展,因为他们本身就缺少了一种包容的气度。

第七宗罪:快递凶猛 送货坑爹

购还需要小心的就是物流问题,物流跟不上猛增的订单就会导致爆仓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货物的不断丢失,客户的抱怨和投诉,这样无疑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双·11物流爆仓

每年的双·11,快递人员忙的叫苦连天,有的货物至少要延迟几周以后才能辗转到客户手中,至于消费者,除了冲着低价买了一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外,还得苦苦等待那个永远在路上的快递小哥。

辛劳的快递员

快递员的种种压力很容易导致暴力运输,给购物者带来最糟糕的购物体验

因为实在没工夫,快递小哥可能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但为了拿到每一单的奖励而披星戴月,用户为了等待心仪的商品几乎望穿秋水,快递员的种种压力有时候会转化为最糟糕的购物体验,种种耽搁,种种错乱,种种暴力运输,都让消费者的失望增加了11倍。

购面前,你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综上,中国互联 似乎就是一个“人傻、钱多、速来”的代名词,充斥着无数的无知小白鼠市场,商家利用技术和营销手段甚至是骗局可将无知的“买家”轻松玩弄于鼓掌之间,那些所谓的“明智操纵者”旨在愚化消费者的智商,抱着一种“罪不罚众”的侥幸心理,制造更多的群氓效应。但是要知道,小白鼠再怎么愚笨也有消费疲惫的那一天,他们终将醒来。长远来看,商家的这种做法并不明智。而作为消费大众的我们,除了看清本质、掌握防骗技巧外,还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提高自己防骗的免疫功能,让 购陷阱从此与你无缘,让 购行为变得更加理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0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10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