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的标准化体系和管理真的很重要吗?

01、托育的标准化体系

确定了直营还是加盟后,我们还要清楚托育的运营问题,托育机构运营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的体系。

标准的体系在于哪里?

按照国家标准,现在有托儿所的标准,马上会出托育机构空间设施和装修的标准,一个空房子不是一家好的托育机构,一个装修得特别高档、华丽的场地也不是一个标准的机构,并不是说你配了这些安全的,符合标准的桌椅板凳就够标准了。

真正的标准,第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软件体系,你的人力管理体系、培训体系以及内部流程可复制化的体系。

经营过早教机构、幼儿园或其他教培机构的人都知道,我们希望有好老师但好老师往往是最难复制的,这个好老师一动,就会导致生源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变化,而且好老师的技能往往局限于他个人的技能,不能被别人复制,甚至都不能很好地复制这个品牌、这个机构的自身,因为更倾向于用自己固有的经验和自己专业的技能。

我们在希望有好老师的同时,也受制于好老师,而一个标准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解决内部人员复制的问题。

第二点是在孩子照护技能和保育技能方面的标准体系,我比较欣赏日本的守护型保育,也和回应型保育差不多,有相当大部分的相同性。

在瑞典的哥德堡园所机构的妈妈老师们基本都是 区义工轮着照顾孩子,他们的守护型对于孩子们需求的呼应,在动作、情感支持方面,甚至在肌肤方面的呼应都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这一点并不是简单几天的培训甚至一个月的培训就能完成,完全决定于这个从业者原有接受的教养氛围和她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们的标准体系里有没有长效的学习和考核,这个非常关键。

这个时候我会经常跟家长说,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为什么?

因为专业的机构有考核,这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专业,对于托育机构的从业人员来说,因为与他的职业挂钩,所以他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为什么家里人或父母做不好?

因为情绪的引导,或者说情绪的导入性会更大,哪怕你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你回到家里,都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像对待别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相信这也是很多自己做老师的妈妈们内心的痛。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做,这种专业要形成标准化的体系。

02、托育的标准化管理

除了标准化体系,标准的管理也很重要。

我们发现很多托育机构,特别是新进入这个行业的托育机构,会分不清楚在前期创立阶段的轻重缓急。我是先招生,先服务,先做市场还是怎么样,因为这些机构真的很不容易,基本上一个品牌所有的业务板块都压在一个投资人身上,会很乱,周期到底是什么?

我真的见过几个机构,在创业初期只有三四个人,特别着急招生,三四个人围着两个孩子在转,之前应该按部就班进行的市场活动全部停滞,为什么?还是我们前面说的,规范运营的时候没有数字化经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部分也需要大家深度学习。

我们到底要加盟还是直营?

这个并没有标准答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定位来决定。

我们这个时候会看到品牌的定位和市场认知的差异性,可能这个品牌在一二线城市非常棒,但是你放到三四线城市,真的适合吗?

家长一方面欣赏这样非常好的教育理念,认为这个品牌很棒,但是当地的收费和市场的认知又跟不上,那你在选择平台的时候就会有较大的投入。

第二个是落地的时候和当地的文化差异,我们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祖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差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在当地本身是一个口碑很好,也较有实力的品牌,无论是经营母婴行业还是早幼教行业,你已经有了这个影响力,为什么要选择另外一个品牌呢?

你可以借用自己原有的影响力做另外的标准化体系,所以加盟品牌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更建议大家针对自己的需求和当地的市场认知程度,和品牌方达成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

第三个,加盟品牌我们能获得什么?品牌的形象和荣誉共享,也就是包装。但是我们做过的数据调研,发现现在C端家庭买单于品牌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幅度降低,家长选择一家机构真正的原因,品牌的影响力仅排第五,他们更倾向于到了园所的第一感受,倾向于安全、卫生、健康,以及老师带给他的直观感受和收费问题。

当然,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会降低前期大量的成本,也就是你试错的成本。

一句话特别好,你一朵一朵地去买花,是被割了一次又一次的韭菜,而买一束花只会被割一次韭菜,所以要查漏补缺,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15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