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那个“奇怪”的厕所,每次光临时总让我想法颇多。
或是想破口大骂,或是想快速离开;
或是想“肥水不流外人田”,或是想飞速打开那唯一的一扇窗,虽然寒风凛凛会吹疼我那洁白的小屁屁。
为什么说是“奇怪”,又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多想法呢?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整天整夜的“烟雾”缭绕。
一旦进入仿佛进入天堂一般,亦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漂流的境界,让人不禁有一种腾云驾雾般的感觉,不过是想如腾云驾雾般的离开罢了。
另外,当您进入云游一番出门后,衣服上那股“仙气”,估计云天外的太上老君都可闻见。
你说奇怪不奇怪?
我本是“三好公民”—不抽烟,不酗酒,不说脏话,又加上有点所谓的产品思维。
因此就聊以此文来絮叨絮叨我对这个“奇怪”厕所的“挚爱”喽。
奇怪一:“禁止扔烟头”的烟头桶
1、事件描述
一进厕所门,正面角落里一只烟头桶“正襟危坐”,且里面装好了水,恰巧可用于熄灭烟头上的火。
如果我是一位烟民,一定感激公司善解人意,有人道关怀主义;
如果我不是,那我也觉得公司企业文化不错,会为员工考虑。
但,烟头桶外又贴一张“禁止扔烟头,违者罚款100元”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这就好像告诉员工,“我们公司福利待遇优厚,但不用于员工,员工要强行想得到会被罚款100元”。
用产品的话说就是:“我们的产品有一项贴心的服务,专为用户而设计,但禁止用户使用”。
拜托!如果我们这样设计产品,估计早就死在了用户的唾沫星子里,如果有幸没被淹死,老板也会果断补刀的。
2、事件解析
3、解决方案
4、有何可取之处?
产品设计中,“掩耳盗铃”式的解决方案最致命 。
甚至比不解决更致命,如果不解决,至少还会知道这是个问题,还会想去解决;但这种自我以为已解决,却是起反作用的解决方案,应该就属于反向型解决方案了吧。
奇怪二:“说坏没坏”的便池冲水钮
1、事件描述
男生小便池,为确保不残留异味,总会有个冲水钮的设计。
习惯后,男生总会在小便后,自然的去按下冲水钮。
不巧,不久前,我们公司的某个小便池的控制水的开关失灵,一旦按下,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般不停的涌出,直至“水漫金山寺”,依旧不罢休。
于是维修员领个维修箱就冲进了厕所,一顿折腾后,“黄河”之水停了,厕所也恢复了“金山寺”本有的模样。
可惜,控制水的开关依然处于失灵状态,“聪明”的维修员就采用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即在按钮之上贴了一张“坏了,别按”的提示语,之后,便心满意足的走了。
后来的一周内,同样“金山寺”再遭遇了两次“黄河”之水的洗礼~
2、事件解析
3、解决方案
4、有何可取之处?
奇怪三:“让人迷惑”的禁烟提示
1、事件描述
提示语,一般是比较简单、直接的话语,让人看了不需太多思考,也不会产生歧义。
如果同时还有一定的意义或趣味性,那效果更佳。基于此,咱们来看看我们厕所的禁烟提示语“被吸烟,我不干”。
视觉提醒倒是符合了规则,可这文字,讲真,我是没懂,可能是本人脑子笨吧!
2、事件解析
提示语的目标用户是谁? 抽烟者;
现在的提示语的目标用户是谁? 非抽烟者。
提示语的目标用户与目前的目标用户并不一致,那抽烟者就可以忽略不管,又没跟我说,管他呢。
退一步讲,即使抽烟者接受到了此提示语的用意,那也需要他是一位肯动脑,且逻辑性不错的“宝宝”(宝宝:此处指不顾他人感受,不能分辨是非,无法自己做出正确判断之人),思索片刻方才懂得真谛。
咱们来假设一下此情景,“宝宝”先得想“谁被吸烟不干”,得出结论“不是我,那应该是非抽烟者”,接着还得想“他们不干,那跟我有什么关系,需要我做什么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3小时过去了。
终于得出结论“哦,原来是让我不在此吸烟”,太费脑了,吸根烟提提神吧。
3、解决方案
替换文字:第一行四个大字“禁止吸烟”,第二行“违者罚款100元”,字体稍小;
4、有何可取之处?
奇怪四:“吓死不偿命,从来不执行”的惩罚规则
1、事件描述
厕所门口,右手边上贴了4张A4纸大小的惩罚规则,专门针对厕所抽烟者而制定。
规则不可谓不完整,惩罚也不可谓不严厉,说明不可谓不详细。
可没人监督、执行,自然就更无人会看,除了我这个好事者。
2、事件解析
3、解决方案
4、有何可取之处?
写作最后
1、特别鼓励:我们的厕所提示设计里,其实不乏亮点。
如小便池处的“射到外面说明你短,射不进去说明你软”;再如大便池处的“同志们,冲啊!”。
提示既简短有效,还乐趣无穷,说明很多事儿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做而已;
2、免责声明:虽说言辞之间有些许不满之意,但均只是就事论事,不代表我对公司的喜好程度。
您也别问我哪个公司,天机不可泄露也~;
哎呀,憋不住了,我要去“腾云驾雾”般云游“天堂”去了,告辞!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