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四川日”活动中,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制作的青神竹编成功获得“世界最长竹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 。
四川省青神县被称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其竹编产品销售 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海外。
这是一幅青神竹编平面画作品《蔬园》。(资料照片)
青神竹编厉害之处,就是图画不是画上去的,而是先将竹丝染上不同颜色,再编织成各种图画。
“青神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宇说,早在唐代,青神县就有文字记载,古人用竹条编竹席坐卧,编簸箕养蚕,编筐盛物,编扇子纳凉。
“现在,青神竹编已发展为竹编画等艺术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竹编大师陈云华说。他用一把小刀就能把厚厚的竹条剖成几十层,每层薄如蝉翼,每根细如发丝。他根据照片制作的竹编人物肖像十分逼真,售价颇高。
世园会“四川日”活动中,吉尼斯官员宣布青神竹编“世界最长竹龙”认证结果,并颁发证书。
国际竹藤组织把培训基地设在青神,2005年以来,青神县共培训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5000余人。
“我们国内没有固定的编织方式和技巧,工序十分简单。而青神竹编工艺复杂,需要反复练习。”加纳国土资源部竹藤发展项目主任萨缪尔·沙尔巴赫说。
“我想编织一个挎包,带回国送给母亲。”玛蒂尔达·艾多丽·安朗在加纳从事竹藤产品销售,凭着对竹艺编织的浓厚兴趣,她3年前来到中国四川青神县学习竹编。
加纳学员厄内斯特·夸在编织过程中经常失败,指导教师会停下教学,安慰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在中国老师的耐心帮助下,他的编织技巧逐渐提高。
青神竹编传承人陈嵩就是其中一位老师。“我们6名竹编技艺人每天轮流上阵,向学员们讲解平面、立体竹编以及竹家具的制作技术。”陈嵩说,老师们利用手机翻译软件将中文翻译成英语,与学员交流。
世园会“四川日”活动上,青神竹编引起国内外嘉宾的兴趣。
青神县的竹编艺人用自己的技艺,不仅创造出广受欢迎的艺术品,还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青神县的竹编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平均每人一年能挣3万元。
“非洲学员学习竹编技艺后,回到家乡,可以利用当地的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帮助当地人摆脱贫困。”萨缪尔说。如今,玛蒂尔达已经学成回国,她希望把学到的竹编技术教给更多人。(图片均由眉山市政府新闻办提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