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之上叠加金融产品是互联 金融不变的基本公式。
随着互联 巨头的金融版图相继浮出水面,流量金融战场的另一队玩家也惹人注目,那便是商业超市。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零售玩家开始着手将流量引至线上,同时开始涉及金融产品相关布局。
近期,当零售巨头永辉超市(601933.SH)线上生鲜电商平台“永辉生活”APP再次上线与银行合作存款产品“小辉宝”,另一大生鲜电商多点DMALL APP中也出现了“借钱用多点,再多借一点”的口 。
广告or导流
近期,多点现金服务开始升级。根据界面显示,“借钱花服务升级中,请耐心升级完成后,您可再次申请,敬请期待!”
当前,除了多点APP中的“多点服务”上线借钱栏目外,多点APP中钱包内还有显示有现金服务、贷款超市,以及与银行联合推出的资产奖励换购多点权益等服务。
所谓贷款超市,即掌握流量的互联 公司为各类贷款、信用卡产品进行引流获客,通过导流服务收取费用,通常表现形式为贷款产品聚合导流模式,即用户可在平台官 或者APP首页上链接到多个借贷平台。
对于借钱花服务升级计划以及将服务延伸至金融相关服务的逻辑与考虑,截至发稿,多点方面尚未收到回复。
关于生鲜电商平台涉足金融的动作,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认为,商超布局金融业务主要还是为主营的电商业务进行服务,特别是希望通过金融分期促进商品的销售。导流业务虽然可以增加商超收入,但是由于客户活跃度、产品利率等因素,导致绝大部分商超的金融业务没有什么起色,未来增长空间也比较有限。
在看懂研究院研究员韩璐看来,当下电商平台纷纷扎堆布局金融的大背景之下,拥有B端供应商和C端客户的商超布局金融也属于意料之中。单靠依托线下实体店已经无法满足其现有的需求,而线上发展则需要嵌入相关消费金融推动销售。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商超布局金融以拓展收入。
但韩璐同时也表示,如果没有金融牌照,商超只能充当流量导流渠道。反之若持牌,商城将不会仅仅充当导流的角色。
信用风险成挑战
对比多点,永辉超市的金融布局更加深入。
近期永辉生活中“小辉宝”上线,在永辉金融对其综合年化权益3.5%的宣传之下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永辉生活APP在线人工客服表示,小辉宝是由华通银行为永辉用户提供的银行存款产品。
根据公开资料,其目前已经拥有商业保理【永辉青禾商业保理(重庆)有限公司】、小额贷款【重庆永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辉小贷”)】两张金融牌照,并且入股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2017年年度 告中,云金板块就与云超、云创、云商并列。永辉超市彼时在年 中表示,永辉金融团队基于保理和小贷双牌照资质,继续聚焦全零售产业链。初步聚焦四款金融产品。分别为“惠商超”,零售商超供应商货款提前回收,一键融全 ;“惠租”,线下商业物业小微企业提供的租约融资服务,帮物业商提前回收租约;“惠小微”,针对线上+线下实体加盟店/单体店的经营贷款产品;“好借”,针对个人客户的分期付款产品和现金借款产品。
据了解,2017年~2021年6月末,永辉金融累计注册用户分别达到14万、19.6万、39.29万、208万、315.7万。云金板块2018年~2020年6月末,营业收入分别达到0.92亿元、2.93亿元、4.29 亿元、2.37亿元; 告期内实现利润0.33亿元、1.47亿元、1.89亿元、0.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永辉金融规模扩大的同时,旗下永辉小贷的法律诉讼也在快速上升。根据Wind统计,永辉小贷在2018年~2021年(至今)的开庭公告数量分别为27件、17件、530件、1932件。
韩璐表示,商超布局金融仍需注意风险控制。不论是为B端供应商提供服务的供应链金融,还是针对C端客户的消费金融服务,在当前坏账高企、保护个人信息与限制催收的环境下,信用风险可能是商超面临的重要挑战。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认为,对于实业公司而言,金融本身具备杠杆属性,但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发展呈现出业务规模、经营利润等持续上升的状态,金融与实业形成补益和良好互动,则企业就能够走完全部金融业态。“但也有些企业能力不足,原本寄希望于金融业务能够支持主业,最后却事与愿违。”
根据永辉超市2021年半年度 告显示, 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27亿元,同比下降7.30%。归母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下降158%。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