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健身已成为全民时尚,每位减肥或增肌者的手机里似乎都有一款健身APP。训练方式“活”了,体能训练就“火”了。基于此,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创新性地将手机健身APP引入基础体能训练。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 》 道——
健身APP“参军入伍”
6月中旬,“临汾旅”官兵使用健身APP练体能,官兵热情高涨。图为该旅官兵在训练间隙讨论如何利用健身APP提高训练成绩。刘吉强摄
当前,健身已成为全民时尚,“虐腹”“人鱼线”“倒三角”渐渐成为青春活力的代名词,而每位减肥或增肌者的手机里似乎都有一款健身APP。手机健身APP“参军入伍”,给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注入新鲜元素。
“训练等级再次进阶,快来围观!”一天晚点名后,新疆军区某装甲团排长陈宗瀚完成某款手机健身APP上的“私人定制”体能套餐,立即在“跟着TZ(团长)一起健身”小组晒出了健身燃脂成果。
训练方式“活”了,体能训练就“火”了。该团团长聂望军介绍,将手机健身APP引入基础体能训练,是他们融入健身理念、创新训练模式的具体举措。
作为一名国防生,毕业下部队之初,陈宗瀚上肢力量偏弱,导致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抱着“不行就要多练”的想法,他把双手绑在单杠上强化训练,结果手掌磨破了皮,拉伤了肩膀,成绩也没有明显提高。该团在调查中发现,像陈宗瀚这样“蛮练”的并非个例。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超过90%的官兵喜欢体能训练,但面对传统“老三样”,接近65%的官兵表示“没动力”。官兵纷纷坦言:训练课目“年年岁岁花相似”,把“疲劳训练”当成“极限训练”,方法单一、枯燥乏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过七成的官兵有使用手机健身APP的经历,直赞健身APP“时尚高端上档次”。
一面是官兵内心对强健体魄的向往,一面是老旧训练模式遇冷,巨大反差引发该团党委一班人的思考:健身APP深受官兵青睐,为何不招其入列?
该团一方面鼓励大家利用健身APP学习运动专业知识、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另一方面,引导官兵严格落实保密规定,不暴露军人身份,不开通使用轨迹记录等功能。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训练之际,一些人提出疑问:健身塑型毕竟与军事体育训练不同,考核划定和作战需要的内容,手机健身APP不能专项训练,训练效果能否跟上趟?
“引入健身APP,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多的是组训理念的拓展和训练模式的创新。”该团政委姚哲介绍,通过邀请驻地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5名教授授课和自身探索,他们将手机健身APP与传统训练方式相结合,互为补充,不断改进训练方式。目前,该团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军事体育训练体系:将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活性等基础体能依托健身APP训练,通过武装越野、10米爬绳上、极限体能等训练内容,让体能训练对接实战需求,确保基础体能与战斗体能同步提高。
对于列兵文子成而言,健身APP对他帮助更大。他自小就体形偏胖,对体能训练始终“不感冒”。使用健身APP训练后,训练时间、强度、消耗卡路里等信息一目了然,特别是实时刷新的排行榜,点燃了文子成的训练热情。
用惯了健身APP,是不是训练就离不开手机?面对提问,文子成自豪地说:“这个不必担心,团里下载了训练视频和音频,可以利用投影和广播组织训练,全连一起对着大屏幕训练,那场面比地方健身房还火爆。”
“速成”高手
■火箭军某旅士官 刘 康
连队的龙虎榜贴上了我的照片,我头一次成了“体能之星”,心里倍儿高兴。可就在半年前,我还是连队体能考核的“拖油瓶”。
大家肯定好奇:你这高手是如何“速成”的?这还得从一款健身APP说起。
年初,高中一同学发来微信调侃我说:“哥们,部队训练量大,你那‘小象腿’跟得上不?”他这一问,揭开了我内心的“伤疤”。就在此前不久的一次5公里考核,我成绩垫底不说,还意外受伤。
同学说,我的问题在于不懂科学训练,他建议我借鉴健身APP,科学调整训练计划。比对一番后,我挑了一款当前比较流行的健身APP,下载安装,关掉定位功能,试用开始。
这款APP内容丰富,包含百米快速进阶、400米速耐混合训练法、中长跑等若干个套餐。“5000米高手”子菜单一下子把我吸引了,快走5分钟,再渐变为跑,挺直腰板、伸直躯干,保持重心、双肩放松,均匀加速、节奏呼吸……下载了几段示范视频,看着健身教练的动作,我也跑了起来,明显感觉轻松了许多。
和许多跑步软件一样,这款健身APP也会记录我每天跑步的数据。一个月后,数据显示,我的体脂率降低了3%。看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不跑个5公里就会浑身不舒服。
一天休息时,我喊来关系要好的小江一起跑步。“注意脚落地姿势,从脚跟到脚尖过度,不要全脚掌着地……”训练结束回到宿舍,他一脸疑惑地问:“从哪学的?用你这方法还真轻松不少。”“师傅在这。”我拿出手机,打开健身APP递给他。听着小江的一番好评,其他战友纷纷拿出手机下载。
随后,连里还根据这款健身APP上的知识,针对5公里这个常训课目,做了示范视频和教学课件供大家学习交流。在这一派热火朝天的跑步氛围里,我也尝到甜头。3月初的一次5公里考核,我的成绩一下提高了2分多钟,战友都投来艳羡的目光。
其实,哪有什么“速成”秘诀,只要科学训练,成绩自然有进步。如今,我曾经害怕的5公里考核,成了我的强项,每每跑起来,那叫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
(李 忠整理)
既要拿来,更要创新
■张 华
鲁迅在著名的《拿来主义》一文中,倡导对一切好的东西“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时至今日,鲁迅先生这一思想,对我们开展各项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就军事体育训练而言,我军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外军有他们的长处和强项。外军在某一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只要符合我军实际,完全可以拿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走弯路,还可以加快我们追赶的脚步。
2015年颁布的《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中提到,“在全军逐步推行军人体重控制计划,实行体重强制达标制度,把军人体重达标与晋职晋级晋衔挂钩”,此举借鉴了外军做法。
美军对官兵的体重、腰围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官兵做有氧运动、灵活性锻炼和力量练习的时间都有明确规范,并定期进行体能考核。如果在测试中被发现体重超标,将会被列入《体重控制计划》,也就是“减肥营”,这将会影响该名军官的晋升,如果不能成功减肥,甚至可能被开除军籍。
京剧大师郝寿臣曾告诫弟子:“把我捏碎了成你,不要把你捏碎了成我。”有的时候,“拿来”后还得进行一番改进和创新,否则是要吃亏的。
随着智能手机在军营逐步放开,健身APP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赢得大量拥趸。不可否认,它能科学记录训练数据、监测训练量、提供训练指导,比传统训练方式更加先进。但我们也应正视一点:军事体育训练有一个特定的修饰词,那就是“军事”二字,它有别于普通健身,需要与战斗力挂钩。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拿来健身APP的时候,必须加以创新和改进,让它引领的训练不仅限于健身,还应拓展到实战应用。
古人云:“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拿来只是第一道工序,经过创新这道深加工,才能真正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领先于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