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自转!由此带来的负闰秒效应,比你想象的影响更大

据外媒 道,6月29日,地球自转速度创下最快纪录,比标准24小时(86400秒)少1.59毫秒。7月26日,这一天也很短,比24小时短了1.5毫秒。

7月26日,地球再次出现一天不到24小时的情况,其自转速度比标准24小时少了1.5毫秒。上一次最短纪录是在2020年的7月19日,地球自转打破了自1969年代以来最快的日记录,比标准24小时少了1.47毫秒,当年总共记录到了28个不到24小时的一天。到了2021年,地球继续以普遍增加的速度进行自转。

目前,地球自转速度不同的原因仍然未知。但据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地核内外层、海洋、潮汐运动和气候变化有关。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加快和一天时间的缩短可能与“钱德勒摆动”有关。钱德勒摆动指的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表面的小幅度运动,由于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在旋转时自转轴可能出现一些微小的偏差。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是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闰秒”有正负之别,“正闰秒”就是加1秒,届时全世界的原子钟都会显示“X:X:60”的奇特时间。而“负闰秒”就是减1秒,即在23时59分58秒就结束了一天。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球的自转速度总体是不断变慢的。所以,从1972年以来,全球已经实施了27次闰秒调整,而且都是“正闰秒”。最近一次调整是国际标准时间2016年12月31日,即北京时间2017年的元旦。而如今,随着地球自转速度不断加快,一天不到24小时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

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时间快一秒慢一秒大家都感觉不出来,更不会出现千禧年千年虫那样的问题。例如,到了闰秒这一天,我们的手机时间来自通信基站,会自动调整。

不过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这微不足道的“一秒”足以带来很大影响。比如在航天领域,飞船1秒钟就要飞将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这1秒,误差可就大了。再比如, 络通信上,协调世界时被用在很多互联 标准中,像 络时间协议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全世界那么多台电脑一下子都乱了套。另外,电 故障的维修、电 与电 之间的并 ,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了1秒钟的误差,甚至有可能是整张电 的停电甚至崩溃。

就在为了解决所有的这些国际计时问题,全世界的计时人员正在讨论是否需要删除一秒钟,通过添加一个“负闰秒”来确保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与原子钟的测量值保持一致的时候,美国各大科技公司提出反对意见。

美国各大科技公司反对

Meta的工程团队发文称,建议取消闰秒,“引入新的闰秒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弊大于利,我们认为现在是引入新技术来取代它的时候了”。谷歌、微软和亚马逊也参与共同呼吁,这一主张还得到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及国际计量局(BIPM)的认同。

Meta的研究科学家 Ahmad Byagowi称:“我们预测,如果我们只坚持使用国际原子时,而不进行闰秒观测,那么我们应该至少可以坚持2000年。”

回顾历史,闰秒曾多次给一些 络平台造成故障。包括在2012年引发了Reddit的大规模中断,该 站彼时有30到40分钟内无法访问;以及Mozilla、LinkedIn、Yelp和Amadeus平台的相关问题。2017 年,Cloudflare的一次闰秒故障导致这家 络基础设施公司的一小部分客户服务器离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