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年的软件外包公司,对这行业不能说完全了解,但是一定的认识还是有的。
软件外包怎么逃离这个行业?应该还是有方法可以走出这个怪圈。
首先说软件外包跟产品主导的差别:
两个最明显的差别是,一个是靠不断做项目,忽悠客户忽悠公司来实现盈利(怎么忽悠公司,呵呵,做过软件外包的项目经理应该比较了解),而产品主导是靠销售推广产品,然后通过产品来实现盈利。
在公司结构上,软件外包公司,百分之70-90以上是服务于开发技术方面,而产品主导的公司,百分之50以上是服务于运营等,只有40-50%是服务于技术开发。(这个看人数,看部门结构就可以分辨出)
为什么软件外包比产品要好走?
大部分是因为软件外包来钱容易,一个项目,简单有简单做,复杂有复杂做,利润少的50%以上,多的200-300%(真的见过这么高利润,而且项目款额很高)
而产品主导的,前期投入大,收益慢,中期推广难度高,而且很难说是否切合市场需求,但是如果一款成功的产品后期回 会很厉害很厉害(whatsapp好像只有50人不够,但是营收好像有几个亿美元)
大部分软件外包公司,走不出软件外包这路的原因:
是因为企业文化已经定型,体制内创新很困难!因为软件外包有自己软件外包独特的文化,就算用产品的心去做项目,但是需求无法把控、预算无法把控、迭代次数无法把控等情况,必然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在中国没多少人重视,却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
一般软件外包公司怎么走出这个圈子?
看到3-4家软件外包公司的做法,是做项目,然后将项目打包成产品,然后拿出去卖!(这也是这文章主要分析的点)
但是其实这方法是不行的!为什么呢?是因为需求不确定性!
每个项目,每个公司的需求都完全不一样,根据不同需求,或者根据不同客户而设计出来的程序,必然会带有该客户的意识,所以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会融入自己的想法进去,而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会赋予一个产品灵魂,但是项目是没有灵魂,原因是项目没有好的产品经理!
每个企业需求都不一样,然后做出来的程序未必适合各个企业,所以这种模式是“半成品+定制”模式,然而销售、运营等没有配套跟上,产品经理也没有很好深入需求,所以注定这种方法是没法走出软件外包这种道路。
但是不是绝对没法走出!
因为如果有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在项目落实的时候深入分析业务,并且能够设计出通用的产品模型(普遍性跟特殊性问题,查查中学知识就可以),然后再辅以配套的推广运营等,就有可能成为主导产品并实现转型。
这种发展道路,就是ERP、六西格玛、JIT等系统的发展道路,这些管理思想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牛逼的人,去分析出来,然后形成一整套知识体系,然后可以快速标准化推广。
除了上面的道路,还有没其他方法可以走出软件外包道路?
方法一:弄标准化产品
如上面所述,针对一些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然后信息化,并不断深入去开拓、去深研业务,真实提高企业的效益,就可以转变成产品主导型企业。
但是所需要的,是牛逼的产品经理,专业的知识体系等。
方法二:体制外创新
这个是很多企业都尝试,但是不能完全实现的方法,体制外创新,是指给一个小团队一笔钱,或者持续给它一笔钱,让他去好好玩耍。
但是要非常信任这个小团队,而且这个小团队里面必须要有个密切切合市场的产品经理,而且必须两套管理体系完全独立,不然没法成功。
大部分失败的原因,其实一个是资金的提供,另外一个是没有完全独立管理!很多公司都是在自己场地,然后划个小区域给这种团队,然后上下班、福利待遇、领导文化等,都是沿用原来的,所以没法真正体制外创新。
方法三:以自身需求为导向,设计出来的产品
记得上年看到有一家独角兽,是专门开发提高企业IT效率的程序,然后在美国上市,是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好像。
看到有几家公司,其实都有这种想法,就是自己就是需求方,自己企业内部员工就是需求者,提高自身企业效率,然后将自身需求标准化,推广到其他公司,也一样是可以成为产品,其实道路是走回方法一,只是只适合于软件外包、IT类公司等。
方法四:合作
这种也是比较多情况出现的,模式是:我有资源做业务,或者我找到一个需求点,你有软件开发能力,咱们两家合作如何?
经常有很多客户,都是有这种想法,自身没法吸引高质量的开发者,也没有这种能力,但是他们都有市场、或者非常了解需求点,然后就形成第一次业务合作。
等业务有一定程度,就吸收你整个团队为他其中一个部门,或者合伙,给你一定股份。
但是其实这种情况是很难发展起来,原因是:软件服务提供者必须要全心全意不计成本去帮助这类人,设计出牛逼的产品,才能有可能。其次是这类有市场、有资源的人,需要有配套的运营推广能力,才能持续发展,因为一个团队做,跟一个公司做,是两回事。(这个只有比较了解财务及管理知识的人,才明白什么意思,换个说法,就是一个项目,对于团队来说是很赚钱的,但是对于公司来说,是没钱赚的,项目经理或许能理解这话的意思)
方法五:不走出这个圈子
走出圈子的目的,是为了转变营收模式,将那种高成本、高收益转变成相对低成本、高收益的模式。
但是正如以前观察到,再夕阳的企业,也能上市,也能发展起来,那何必要改变呢?
如果文化问题的话,只需要吸引喜欢这种文化的人就可以,是不?
如果说软件外包太坑、太无聊、太不够深入,那如果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或者说以产品的心去做项目,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仅仅是一定程度上。
像我了解的银行这体系就是,一年的需求分析,一年的开发周期,一年的上年测试,一个项目三年时间。然后一个系统就千来万,一套系统就可以复制给多个银行使用,后期只需要一两个运维的人去维护就可以。
方法应该还有很多的,但是就我看到的,大多是这些。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重点不是在方法上,而是在落实的人上面,再牛逼的计划,也是需要人去落实,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放哪里都通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