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贷款利率高达9855%
下载这一文件后,王华的手机上多了一款名为“花果园”的App。按照贷款流程,王华在“花果园”平台完成了实名注册,并进行了授权读取通讯录、填写银行卡以及身份证信息等相关操作。平台页面显示,王华获得了3000元借款额度。
王华表示,在查看了额度后,其并未进行后续的借款申请,但没多久绑定的银行卡便收到一条到账1560.36元的提示短信。再次查看“花果园”App时,页面已经显示下款1560.36元,待还款金额为3000元,还款期限是5天,即4月21日。王华想要通过联系平台客服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页面便无法再显示。
根据王华提供的信息,“花果园”App还为用户提供“续期”服务,续期5天,用户需要缴纳的额外费用为1440元。综合来看,IRR(内部收益率)计算口径下,王华为这笔借款支付的年化利率高达9855%。若王华未能按照平台要求在5天内还款,借款利率将进一步堆积。
另一名遭遇同样骗局的用户则进一步表示,“花果园”App的套路并不止于此,其在5天期限内还款后,发现平台显示的放款额度变成了5000元,因担心再次被强行贷款,该用户只能注销了与平台关联的银行卡。王华也与银行进行了沟通,得到的处理建议同样是注销银行卡。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看来,这类强制放款的操作涉及到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诸多违规情况,已经超过了金融行业常规贷款业务讨论的范畴,其本质上是由非正规金融机构主导的非法放贷。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亚指出,个人长期放贷属于非法金融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罪。倘若用户反馈信息属实,那么强制放贷、查看额度后立即下款等情形,也涉嫌侵犯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投诉信息成“有心人”的猎物
事实上,除了王华等用户反馈的“花果园”App外,这类套上新“马甲”后肆意收割用户变种高炮平台层出不穷。这些求助无门的用户,最终聚集在了各类投诉平台,却也成为了部分“有心人”的新猎物。
此外,王华还提到,近期接到多个声称自己是“花果园”客服的电话,要求其将还款汇入指定账户,该类电话均是定位在境外的虚拟 码,“不还钱就曝通讯录”也是常用的威胁话术。“被曝通讯录后我很有可能失去现有的工作,只能如期还款后,注销银行卡并删除App。”
黄大智直言,该类违规平台运营的锚定点便在于读取了用户的通讯录,强制放款所涉及的金额并不高,用户往往不愿惹出其他麻烦,宁愿背负高额利息并还款。而围绕这一情况衍生出来的其他骗局令人防不胜防,也是抓住了用户的急切心理,对其进行二次收割。
贷款软件实则为泄露信息“工具”
前述工作人员还提到,用户填写信息后,相关数据便已经保存在后台,无需通过平台操作也可以再次向用户放款,用户数据的后续流向也无法保证。
李亚指出,强制贷款的整个流程,可能还涉及到信息泄露的诸多问题,主动致电冒充平台客服如何获得的用户信息有待深究。留下QQ 等骗局的操控人,若与平台无关,仅以非法骗取财产为目的,则涉嫌构成诈骗罪。
李亚表示,近年来关于互联 贷款的监管红线逐渐收紧,在利率、催收等方面要求日益明确。互联 贷款行业逐步规范,对于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强化。这一大背景下,非法平台仅能依托各类贷款渠道、 站等隐晦传播,频频更换马甲也是其表现之一。
对此,黄大智建议,有贷款需要的用户要尽量选择正规借款平台,要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对于这类无法在应用商城内上线的平台,注重保护自身的敏感信息。在借款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性,仔细查看签署的相关协议条款内容,对于“低息”“100%放款”字样进行宣传的平台,要做好防备,切勿因小失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