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电脑屏幕被两个Word文档一分为二,左边是待翻译的日语,右边是正在翻译的中文。
刚刚接触专利翻译工作时,周游经常抓耳挠腮,因为没有辅助工具,全凭大脑记忆。记不住的专业术语、固定句式,只能一遍遍搜索,手动查找。
周游是北大智能科学系本硕毕业,英语讲得溜,还自学了日语和德语,从事翻译工作,全靠兴趣。
他曾经写过一款Office插件,积累了三四千个电子领域专业术语,程序跑一遍,就能将源语言中的术语替换为目标语言。
因为热爱,他决定将它变为事业。2015年9月,他创办了“译猫 ”,为译员打造一款轻量级的云端辅助翻译工具。
◆ “译猫 ”首页
在“译猫 ”,客户提交翻译需求,译员在线接单,客户可实时跟进翻译进度。
翻译过程中,译员可随时提取平台的专业术语,涵盖医疗、IT、电商、机械、生物化学等数十个领域;云端保存了译员过往的翻译,每当出现相似的句子,系统会自动调取翻译记忆,避免译员重复劳动。
周游表示,“就我们内部试用来看,(译员工作效率)提高20%~30%没问题”。
注: 周游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Office插件辅助翻译
高中,英语成绩全校第一的周游琢磨起了日语。到了北大之后,他一头扎进日语世界,课余自学两年,顺利考过日语一级。天生的语言兴趣,促使他接着学起了德语。
毕业之后,他从北京一路南下至深圳,从事涉外专利代理工作两年。英文、日文、德文的专利翻译,他信手拈来。
他热爱语言,但翻译过程中的大量机械操作,时常让他苦恼。
左一个Word文档(需要翻译的源语言),右一个Word文档(正在翻译的目标语言),填满了电脑屏幕。
碰到生词,打开词典查找;遇见不懂的专业术语,只能在谷歌、百度漫天搜索,有时各家说法不同,到底谁更权威,他心里也没底;更心烦的是,看到一些眼熟的句子,但根本无从找起,不知道曾在哪篇专利中翻译过。
一遍遍搜索查找、手动整理术语库,本身是重复劳动。“工作过程没有任何创造性。”周游看到的是,“国内大部分的译员都是这么做的。几乎没什么简单易用的辅助翻译工具”。
北大智能科学系毕业的他嫌麻烦,就动手开发了一个Office插件。每次翻译前,跑一遍插件,大量专业术语就被自动替换为目标语言了。
“日语和中文很接近,在科技文献中尤其如此。替换之后,整篇日语文档60%~70%都是汉字了,哪怕是只懂日语基本语法的人,都能翻译出来。”翻译效率也有所提高。“原本需要3天的工作,现在2天就完成了。”
做了两年涉外专利代理工作后,他顺应着创业大潮,和朋友来到北京创业,主攻游戏、娱乐软件研发等方向。
然而,这次创业始终没能点燃他的小宇宙,“可能对娱乐不是特别感兴趣”。相反,他仍然放不下对语言的热爱,时不时接一些翻译工作。
而两年的技术研发工作,挠得周游心痒痒。“这是一个云计算的时代,但辅助翻译工具还停留在PC时代。如果把辅助翻译工具搬到云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多人协作等。”
放不下这一想法,2015年9月,他决定再次创业,做一款云端辅助翻译工具。
云上的翻译工具
带着一份写好的BP,他回到了广州。在朋友的牵线之下,他结识了第一笔天使资金的投资人(亦担任项目合伙人)。咖啡馆中一次三四小时的长聊,让他拿到了400万元的天使资金,创业起步。
设计产品之前,周游看遍了市面的翻译软件,槽点多多。一个翻译软件动辄好几千元,大堆冗余功能,“一整套大型翻译项目管理功能,对于个人译员或小团队来说,基本用不上”。
周游就想做一款轻量级辅助翻译工具,让译员随时调取术语,找到翻译过的相似句子;此外,还要让客户和译员在平台找到彼此。
两个月时间,理清产品思路。11月,团队主要成员到位之后,产品“译猫 ”开始研发。
◆ “译猫 ”辅助翻译界面
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与译员的沟通中逐渐完善。例如,“记忆库”会保存译员的成千上万条翻译段落,当译员再次碰到相似文本时,如相似程度达到80%(译员可自主设置其他阈值),系统自动提取并推荐,供译员参考。
但一些译员试用“翻译记忆”功能后,还是摇摇头。他们想知道更多,“两句话到底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系统应该标记出来。这样才能知道,哪里可以直接拷贝,哪里需要修改”。
曾经从事翻译工作的周游,经历过搜索专业术语的痛苦。当初他就乐于将自己整理的术语分享给同事,如今设计“译猫 ”,他也希望译员共享自己的术语库。
但他深知,产品上线初期,一套庞大权威的免费术语库才是吸引译员的武器。于是,团队一边与国外词典研究机构合作,获得权威数据库,另一边从公开渠道获取数据,再加以整理。
◆ “译猫 ”术语库
“译猫 ”的术语库陆续覆盖了医疗、IT、电子商务、机械、生物化学等行业,“单个术语库就包含了上万词条,有的甚至多达几十万条”。
5月,“译猫 ”正式上线,初期支持中文与英语、日语的互译。
寻找商家的翻译需求
在考核前,译员可选择自己擅长的语言对(中译英、英译日、中译日、日译中等),并且选择相应的领域,之后将测试一段约300字的在线翻译。“难度很大,不允许任何翻译错误,连一个打字错误都不行。”
就像层层闯关一样,译员可选择是否继续下一级的考核,从标准级到专业级等。“因为翻译需求本身就分等级,高端的翻译需求,对应更高水平的译员。”
最初的种子译员到位,只等着在平台接单了。于是,市场人员会到一些线下的行业会议,在商家、企业中寻找翻译需求。
◆ 一个大多有留学经历的团队
在一场跨境电商行业会议中,一张宣传单被递到周游手中。果然如他所料,“很多传统商家想将商品以外贸的形式卖给外国人,但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翻译,产品资料大多翻得乱七八糟,或者不专业不地道”。
有一家销售VR眼镜的商家,“单子上语法错误就有十多个”。周游拿着传单找到了商家负责人,指出错误,“这么多低级语法错误,怎么让国外消费者相信你们的产品呢?”
商家的表情很是尴尬。回想起来,周游也觉得自己挺冒失,但他仍然相信“译猫 ”足够打动商家们。
在他看来,价格和质量优势摆在眼前。“如果是机构翻译,一般收费是200~400元每千字;机构会交给一些兼职译员,而译员拿到手的钱不到50%。”
而‘译猫 ’收费约180元每千字。“当平台逐步实现自动化低成本运营,翻译价格会进一步下降。此外,译员会获得绝大部分酬劳,这也将激励译员高质量完成工作。”
目前,“译猫 ”试运营1个月,发布在平台的订单,三五分钟之后就会被译员抢走。平台已累计产生50万字的翻译量。未来一两周内,西班牙语、法语、德语、韩语等小语种翻译服务也即将上线。
“译猫 ”到底将译员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这个问题,得等着周游完成第一批种子译员的调研之后,方能得到准确回答了。“就我们内部试用来看,提高20%~30%没问题。”
/The End/
请加pencil-news为好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