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SaaS年费时代呼之欲出

免费,终究不是中国餐饮SaaS的终局。

美团计划今年起对基础收银软件、会员营销功能等收取年费的消息流传已久,其某电商平台官方店客服“具体活动未出,现在比较划算”的回复,侧面坐实了传闻。

可以肯定的是,美团已经对调用API的第三方开发者试行收费,这意味着餐饮商家今后必须付费,才能通过POS收银系统对接美团外卖。这些第三方开发者囊括客如云、哗啦啦、天财商龙、商米等行业竞对。

2022年的第一天,也许是中国餐饮SaaS全面迈向年费制的起点。

对买断制“拨乱反正”

典型的SaaS是少定制、无定制的标准化产品,其本质是按年续费。但国内餐饮SaaS却很另类,产品通常是一次性买断模式,却可以长期在云端使用并进行数据存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近千万的门店规模,致使餐饮SaaS厂商在竞争初期采用“跑马圈地”的C端互联 思维,通过低价补贴、返佣租赁等手段争夺B端商家。再借由用户规模和超高增速,博取一级市场的更高估值,烧钱换规模、融资再烧钱。

价格战持续到今天,呈现出两个结果。玩家越来越少,却跑不出独角兽。易观去年12月发布《2021中国企业服务SaaS独角兽榜单》,行业SaaS领域零售、电商、教育、医疗皆有入围者,独缺餐饮,仅能在准独角兽中找到奥琦玮。

只增收不增利,业绩长期亏损。以唯一披露业绩指标、长期服务餐饮行业的商米科技为例,其科创板招股书显示,尽管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但2018-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分别亏损6925万、2.06亿和2439万。

去年3月登陆纽交所的美国餐饮SaaS第一股Olo,最新股价21.33美元,较发行价跌去15%。无论国内国外,一二级市场对餐饮SaaS厂商盈利能力的关注度,已远高于规模增速。

美团今年起对API调用收费,涉及餐饮商家的外卖订单对接

买断制持续至今,叠加疫情常态化、行业增速放缓等因素,长期无法覆盖产研、云部署的支出,实质上对国内餐饮SaaS长期良性发展形成“反噬”。而头部厂商率先全面推进年费制,折射出行业三大趋势。

第一,餐饮行业增速明显放缓,或进入较长时间的缓慢爬坡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餐饮行业收入41878亿元,已经重返4万亿大关,但两年平均出现微跌,11月更是同比下跌2.7%。

第二,餐饮SaaS竞争格局基本确定,“价格大战”或鸣金收兵。经过多次行业洗牌,仍在赛道之上的,包括具备SaaS综合性服务能力的美团收银、客如云,以硬件SaaS为主的奥琦玮、商米科技,以软件SaaS为主的二维火、美味不用等、哗啦啦、天财商龙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厂商背后基本都有阿里、美团的身影。

第三,餐饮数字化渗透率短期见顶,或提前进入品牌存量博弈阶段。疫情加速了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服务整体渗透率基本达到10%。但该数据也仅是达到业界疫情之前的预期,并没有快速拉升,在闭店率高的餐饮行业,短期内做存量品牌的精细化渗透更为务实。

得腰部商家者得天下

对国内餐饮行业的结构性预测,有两种热门的说法。一种是“橄榄型结构”,高端餐饮、低端餐饮占据两头,以快餐、火锅、小吃为代表的大众餐饮占据中间。

另一种是“哑铃式结构”,环境奢华、价格昂贵的高端餐饮,和刚需性明显、高度标准化的大众餐饮分别占据两头。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一个朴素的结论,得腰部者得天下。

这是餐饮SaaS收入模型和餐饮商家分层共同决定的。全面推动年费制后,餐饮SaaS厂商的收入将主要来自一次性收入、年费收入和以抽佣为代表的其他收入,其中年费收入是底盘,其带动大盘增长的核心是续费率

但从已上市通用型或行业性SaaS厂商财 披露的数据看,流失率差距悬殊,美国SaaS巨头Salesforce相对较低在10%以内,国内微盟基本在26%左右,有赞则连续多年在50%以上,对业绩多有拖累。

尽管过程中会有新的用户持续导入,但收入不可预期,餐饮SaaS厂商需要找到确定性。这个确定性,就来自腰部商家。

首先,腰部商家的付费可能性最大。用购房逻辑审视餐饮商家,头部商家是“高端改善”,与SaaS厂商磨合多年、系统高度定制化,用户黏性高、续费意愿强但基本触及天花板;长尾商家是“刚需”,但多为“收银POS+扫码点餐”的基础需求,且用户黏性低、价格敏感度高,极易被同行撬客。

腰部商家则是“刚改”,对品牌推广、会员资产、私域营销有需求,用户黏性、续费意愿、价格敏感度都相对平衡。更重要的是,其庞大的体量足够支撑起市场的想象空间。

其次,腰部商家的连锁化率高、成长性好。疫情推动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达到15%,但相比美国50%以上的连锁化率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在头部商家比如海底捞等精减门店的背景下,以CKA和 红单店为主的腰部商家,仍在通过直营或者加盟方式快速扩张,并寄希望通过SaaS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够降低管理、人力、营销的边际成本,扩大盈利空间。

一旦能够把握住初创期或爆发期,就能形成“雪球效应”,其高成长性带来的续费率足以抵消流失率带来的影响,拉动大盘持续增长。

中美两国企业SaaS占IT投入比例差距悬殊

根据德勤《SaaS产业趋势洞察》的研究数据,2020年SaaS占美国企业IT投入的比例为5.4%,而占中国企业IT投入的比例仅为1.3%;中国SaaS的渗透率在10%左右,预计2025年才能达到全球目前的发展水平,也就是25%左右。

在4万亿的餐饮大盘下,哪怕把腰部商家的SaaS投入比例提高1%,都是不可估量的价值。

增长获客是竞争之矛

从买断制转向年费制后,餐饮SaaS厂商最迫切要做应该是转变商业模式的思维,从过去的价格和产品,转向服务和生态,这也是提高用户黏性、确保续费率稳定的关键。

尽管降本增效始终是SaaS厂商的核心价值。但回归餐饮商家的视角,通过服务和生态赋能实现增长获客,远比通过数字化产品对冲“三高一低”(即房租、人力成本、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故事更加性感。

从长远角度看,餐饮SaaS厂商应当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最直观的呈现就是全域营销,一方面帮助商家连接更多的生态场景、导入更多用户流量,另一方面是帮助商家建立精细化的运营体系、向存量用户要增长。

12月27日,美团与快手宣布达成互联互通战略合作,打通内容场景营销、在线交易及线下履约服务能力,为用户创造“一站式”完整消费链路。这些内容的实现,本质上离不开美团沉淀的线下餐饮商家。

这笔合作,既有抵御抖音入局本地生活的战略意义,也透着双方的增长焦虑。2021年Q3,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交易笔数下滑,美团CFO陈少晖将原因归结为疫情以及宏观环境,尤其是餐饮行业增速下滑:“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餐饮业的增速在未来几个季度还会持续放缓。”

去年7月,阿里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共同组成生活服务板块。平均日活超1亿的高德要打通本地生活场景推进商业化,预计也会跟口碑、客如云服务的线下餐饮商家实现某种互通。

可以预见,未来餐饮SaaS厂商都会有不少用于对接超级流量入口,帮助商家扩大公域营销的年费制产品。

收银POS是SaaS厂商的超级入口

私域营销的年费制产品,商家的接受度相对更高,小程序等以年费制形式已存在较长时间。不过,瞄准腰部商家作为续费主力群体的话,餐饮SaaS厂商需要配备更多的运营人员,提供品牌代传播、用户代运营等增值服务,多维度的拉新促活、提复购。

毕竟,多数高速成长的腰部商家尽管门店规模达到300-500家,但实际只管招商,普遍缺乏专业的营销、运营人力配备,SaaS厂商可能得承担起“孵化器”的角色,通过深度介入与商家强绑定。

目前,餐饮SaaS厂商的成本结构,通常由产品物料投入、研发投入、运营投入、销售提成等组成。可以预见,餐饮SaaS厂家也会进行自我革命,例如销售模式上,直营做高线级城市优质规模、深度服务,通过渠道、电商在低线级城市铺量并持续导入新商家,推动部分长尾商家转化为腰部商家。

产品矩阵上,营销类产品将成为主打,管理类产品则会作为个性化选择,模块化搭配、组合式售卖的产品,将是餐饮商家面临的新常态。

全面迈向年费制,对近千万餐饮商家而言也许会有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但对餐饮行业和餐饮SaaS厂商来说,不失为有序良性发展的好兆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