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疫情反复,楼下的商场也封了。孩子们被临时通知接走做核酸检测,等 区通知才能复课。于是乎, 课加平时的线上课一下子扎堆了。
因为没有配置学习机,上课都是用电脑或者IPad。屏幕小,噪音大。声音效果很不好。所以在陪娃上 课期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上 课经常走神。尤其英语课,听着听着就心不在焉,盯紧屏幕还容易犯困。效率真的很低。每每见状,我都想撸起袖子亲自上阵!怎奈工作太多,自己的事儿都没搞完更没有精力再重头给孩子教一遍。
其实, 课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现场感。老师和孩子隔着屏幕,孩子听老师隔空喊话,手底下干可能依旧干着自己的。虽然屏幕上能看见老师那张不太清晰的脸,但声音上隔着十万八千里,一点震慑力都没有了。原本课堂上,孩子们都特别容易“听不见”,现在听着“电子音”,更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在以前,像学习机或者学习音箱我肯定是连看都不带看的。毕竟自己当年全职那么久,妥妥儿子的全天候老师+真人播放器。配音又准又好,绝对当年的霸榜人物。但现在不行,白天要上班,陪不了孩子。晚上回家也讲不动了。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加,课业负担变重,越发觉得学习周边电子产品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声音上,我们应该多下功夫。
1、孩子的 课那么多,好声音非常重要
因为早期我给孩子做的各项启蒙比较多,后期在课程上逐渐做了减法。大部分情况都是在自学。目前留下的课程也只有常青藤爸爸、有道围棋课、再就是童行学院的通识教育课和少年商学院等一些课包。
很多家长手上的资源应该比我要多得多,我一直认为这种资源不应该用多取胜,而是要精。所以,不仅要筛选减量,更要利用好它们。如何将冷冰冰的录播资源利用好?声音是关键。我们家用的是treVolo U人声音箱。
为什么要特别在音箱上纠结?拿语言类学习为例,以前我们看动画、上在线课都是用iPad或者电脑。中文课还好,但如果是学英文,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仅仅看字幕或者听声音很难区分一些大小元音、爆破音的区别。更无法感受真人发音时的口型、舌位的变化。而英文好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学英文的时候一开始必须要看老师的脸。仔细观察老师口型变化,甚至面部肌肉的变化。像我给孩子教英文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会反复演示小/e/要把嘴长多大、大/?/要发成什么样、舌头放在哪个位置、甚至ed结尾的音等等。这些遇到音效差一点的设备这个发音并不容易被听到,而且对于初学的小朋友来说很难判断。
像我们平时经常听常青藤爸爸里的英文故事,如果只是IPad播放,声音就是比较平,没有立体感,音色也不饱满。但用treVoloU的音响来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气音、弹舌音、唇齿音等难辨音都能呈现出来。
这些差别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普通的学习类产品在声音上没有特别为学习设计,不能准确传递发音细节:
1. 扁平喇叭,腔体不够大,音质效果打折(iPad为代表)
2. 一颗喇叭不能覆盖全音域,音质效果打折
3. 学习中人声效果最重要,但鲜少有设备是去专门突出人声
4. 侧方出音,不符合学习场景,无法带来沉浸感
5. 麦克风没有对人声收声作处理,导致收声模糊
以我们常用的iPad/手机为例来看,它们使用的是φ径较小的DMIC麦克风,带宽较窄,人声无法完整还原,容易丢失细节。而明基的音箱内,是有双单体智慧分频的。也就是说,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小空间,内置了两颗收音麦克风。一个收环境音,一个收人声(6mm AMIC 麦克风)。不用凑很近也可以清晰收声,并且能够收录更多人声细节。同时,高音与中、低音分频出音,两个单体各司其职,保障全音域发声的音质。因此可以在不同的人声频段都有出色的表现,让男女人声都清晰。
所以,用treVoloU播放故事的感觉就好像旁边坐着真人讲出来的一样!老师的任何发音细节都不错过,这对孩子模仿学习是非常有帮助。
像孩子们用一些APP学英文,经常有自己录音然后机器人打分的环节,很多小朋友录一遍看到分数还不错就过了。但其实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打开音箱的“人声模式”,听一遍自己的录音,然后再播放原内容的声音,通过“人声模式”辨音,接下来模仿纠音、最后再录一次,并且再听一遍。反复几次,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才算得上真的有效学习了!
最近线下课停了,孩子们的课外班都转到了线上,有效的课堂互动变得复杂又奢侈。我们家一般直接把treVolo U切换到直播课模式,内置专业麦克风自动开启,可以有针对性地消除噪音和回声。老师听到的声音是非常纯粹的人声,家里那些杂七杂八的环境音都能被过滤掉。
为了营造学习现场互动感,机身还特别设计为12°仰角,模拟正常互动对话的状态。像我们平时所有的学习、运动事项都完成后,可以看2集纯英文版的变形金刚动画片。这个真是男孩的最爱。而用iPad播放的时候,听着平平无奇,可改用音箱播放,立体音非常明显。很有在影院看大片的感觉!
像我们平时外出,路上也会带着音箱。车上全程播放手机APP里的故事和儿歌毫无违和感。而且不费手机电!非常方便!
2.好的声音设备对保护听力很重要
你可以能会纳闷,上课用学习机护眼屏幕可以理解,可孩子的听力还要保护吗?
其实,中国大约有1.5亿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 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联人抽样调查以及我国0~14岁 儿童听力残疾现残率为1.7%。
很多鸡娃妈妈为了给孩子从小培养英语学习的环境,恨不得连着24小时放纯英文歌曲或者故事。其实这种纯当背景的磨耳朵的方式很不科学,而且对孩子的听力容易造成损害。首先,语言的输出一定是在孩子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如果只是循环播放,学习没有互动孩子就算听100遍也学不会。
再者,声音对听力的损害主要是对耳蜗神经的损伤,从临床上讲叫噪声性听力损失。
拿音量强度来说:当声音强度超过85-90dB就会造成对耳蜗神经的损伤;
拿频段来说: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频噪声对听力损害比低频重;窄频带噪声或纯音对听力的损害比宽频带噪声大;
拿类型来说:脉冲噪声(突然的极大音量)比稳态噪声(长期大音量)危害大;
拿时间与距离来说: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市面上很多儿童耳机,虽然宣传说有护耳模式,但因为孩子自己是耳机的使用者,声音没有被播放出来,或者孩子自己调了多大,或者耳机突然出现了什么变化,大人不在身边无从知晓。
拿明基的treVoloU的儿童语言学习音响举例,音箱中特别添加了安全音量限制功能,无论孩子把播放设备的音量调多大,它最大的输出音量极限就是85分贝。一旦调节的音量开始逼近85分贝的安全极限,音箱就会自动出现警示提醒。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孩子的听力不受伤害。
同时,音箱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距离与环境音大小,来自动帮孩子调整到最安全舒适的音量。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留意声音分贝,非常省心。
个人心得是,在家带孩子上 课,就是要挑选精兵良将,物尽其用。尤其像学习语言类课程,重在人声和发音,设备的画面、音质不能忽略。因此储备一款好的音箱,对孩子学习语言非常重要。而眼看着线上课已经是常态,从保护孩子视力、听力的情况下,一个能帮助孩子调整坐姿的学习桌、一块能保护眼睛的学习屏幕+护眼灯、一个能保护听力的音箱、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这些看来似乎对于每个有娃的家庭来说都不可缺少。
毕竟,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孩子,能自律、有人常督促的是少数。靠外力加持,也是一种办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