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lib分享|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管理家彼得·德鲁克(1994)认为,“技术与流程并不在商业管理的实质上,而在于让知识更有效。”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 会里,一个公司依靠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就是其在竞争中所具有的优势,也是公司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文化也越来越多样化,知识的分工也越来越普遍,没有人和机构能够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每一个个体都只能够从某一特定的领域中获取到所有的知识,因为个体或者组织自身所能够获得和利用的知识是有限

Baklib分享|知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的,因此,企业要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就需要借助外部机构的知识,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

发展知识管理
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率先提出“知识工人”和“知识管理”这一概念。
德鲁克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知识管理的文章,他认为,将来的典型公司将会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包括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独立决策和自我管理的专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晚期,托马斯. H.达文波特是波士顿大学资讯系统管理系的一位教授,他提出了“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模式。同时,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宇次郎博士也对西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理论家们过分重视技术管理而忽略了隐性知识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2 l世纪初期,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是一位瑞典企业家兼公司分析员,他把知识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从企业经营的实际工作出发,进一步突出了隐藏知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熊李、孙友霞认为,要在知识管理中运用协同思维,把协同的理念运用到知识管理中,以达良好的利益,也就是协同的知识管理。
李丹和范志平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即知识合作。它们都把合作作为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知识协作包括知识协作主体、知识协作媒介、知识协作对象、知识协作环境四大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协同作用。
战洪飞在 上构建了一套以协作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它为分散的员工和顾客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换与分享平台。
丁金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互联 的复杂知识互联 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发现在不同的互联 更新策略下,知识储备不足的互联 会被拉近与先进的互联 之间的差距,而选择中间环节和中间环节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杨波通过对已有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将 STC模型(简称 STC)也就是互联 结构与主要战略行为之间的动态耦合模型。

从知识管理到知识协作,人类的知识传递、共享、协作三个阶段,越来越重视知识在 交互联 中的角色。
知识合作不仅局限于企业内的知识分享,更注重企业内、外部的知识交流和合作,这不但可以增强企业间的知识协同作用,也可以增强 会间的知识协同作用,从而为全 会创造价值。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管理和知识协作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搞好企业的知识管理,才能实现知识的协同。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可以使用 Baklib的知识管理工具。
Baklib是一个专门的知识库,帮助中心,产品手册制作的工具,它可以很容易的帮助到产品的售后和知识管理,并且可以建立知识库来进行知识管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