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汽车城
底特律是美国知名的汽车城,于1903年实现腾飞,当时亨利·福特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福特之后,道奇、克莱斯勒也迅速崛起,这也使得底特律赢得“汽车城”的外 。
但是由于美国汽车业反复受挫,底特律市区人口大批涌向郊区,导致人口下滑60%,从1950年180万的人口巅峰跌至2000年后不足70万。底特律失业率达14.5%,2010年人均收入为14,118美元(12,400欧元),更糟糕的是,超过8万幢建筑被废弃,同时负担着185亿美元的债务,2013年12月,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城正式宣告破产,它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位于德国的慕尼黑与美国的底特律有很多相同之处。二者纬度相近(慕尼黑为48.13度,底特律为42.3度),都有丰富的水资源(慕尼黑有伊萨河,底特律有伊利湖)。而且自20世纪以来,汽车业都占据着两座城市的主导地位。
慕尼黑(德文:München)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因为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也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慕尼黑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同时慕尼黑在德国的3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失业率最低(5.6 %,另2个城市是柏林和汉堡)。
自20世纪以来,慕尼黑和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一样,汽车业都占据着两座城市的主导地位。
BMW在慕尼黑雇佣4.1万名员工,其宝马世界博物馆(左下方)、高层企业大厦(右上方)和制造工厂(中央)占据城市中心。
经济大不同
同为汽车城,不同于底特律——“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由于美国汽车业反复受挫,底特律城市人口大批流失,失业率达14.5%,随着就业和税收基础的丧失,同时负担着185亿美元的债务,2013年12月,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城正式宣告破产),这两座发达国家的城市在经济上的表现大不相同。
在慕尼黑,宝马是当地最大雇主,聘用了4.1万名工人,是该市第二大企业员工人数的三倍,也是一个汽车城。当慕尼黑经济明显好于底特律。2007年,慕尼黑失业率3%,人均收入接近2.7万欧元(30663美元)。2015年默瑟尔调查显示,慕尼黑拥有德国最高的生活标准和全球第四高的生活标准。慕尼黑人口过去十年增长20%达到150万以上。
就慕尼黑所取得的成就而言,该市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仅有的310平方公里(120平方英里)空间内继续实现增长,同时还不牺牲环境,避免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同样的,城市规划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通过城市规划定义城市结构和未来发展,确保所有人都是赢家。
用3D可视化来构建未来
在慕尼黑整合中心城区重大影响项目过程中,3D可视化技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宝马FIZ研究创新中心将把废弃的军营转变为可容纳1.5万名宝马员工的200万平米(2100万平方英尺)的创新基地,打造未来的交通运输创新。宝马和慕尼黑市政官员致力于打造绿色宜人的空间,以平衡城市中心逐渐增加的面密度。
宝马FIZ研究创新中心主要计划来自于竞赛优胜作品,大奖得主为慕尼黑、柏林和北京的HENN Architecture机构,该机构用3D数字模型展现整个区位图和每幢建筑。评委用3D模型展现项目与城市现有基础设施的融合。
3D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向城市管理者、附近邻居、相邻土地业主等利益相关方解释FIZ的复杂项目规划,此外也包括与其他利益团体的沟通,如担心交通和环境问题的人士。
2014年12月,底特律经过一年重组后从破产案中成功走出。如同积极构建未来的慕尼黑,底特律也开始通过3D技术对城市未来做好规划,让城市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这或许是底特律恢复活力的最佳方法。
后续
底特律和慕尼黑一些官员今年夏天访问新加坡,近距离了解新加坡是如何开发虚拟新加坡平台,包括整合现有城市数据,可视化加以展现,并用物联 捕获和沟通城市生活复杂的时间空间影响。通过分析模式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包括交通系统、垃圾管理系统等,新加坡正引领城市发展潮流,致力于建设更高效、更宜居和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