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瀑布模型
- 快速原型模型
- 增量模型
- 螺旋模型
- 喷泉模型
瀑布模型
实际的瀑布模型是带有反馈环的。当后面阶段发现前面阶段的错误时,可以反馈到前面的阶段,修正前面阶段的产品之后再回过来继续完成后面阶段的任务。
优点:
- 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 可以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化的方法
- 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必须是经过验证的
缺点:
- 书面的规格说明与用户真实需求的差异
- 只适用于项目开始的时候需求就已经确定的情况
快速原型模型
定义:
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功能的一个子集。开发过程不带反馈环。
用途是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一旦需求确定,原型就可抛弃。
优点:
- 有助于满足用户真实需求,避免后续阶段大的返工
- 软件产品的开发线性顺序进行
- 规格说明文档正确的描述了用户需求
- 减少了设计和编码阶段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增量模型
也称为渐增模型。把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建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使用增量模型,第一个增量构建往往实现软件的基本需求,提供最核心的功能。增量构建的开发可以使用瀑布模型的方式。
优点:
- 较短的时间向用户提交有用的功能
- 逐步增加产品的功能
- 项目失败风险低
- 优先级最高的服务首先交付
螺旋模型
螺旋上的每一个循环表示过程的一个阶段。
最内层:处理系统可行性
下一层:研究系统需求
再下层:研究系统设计
等等
对于每一个阶段:
- 确定该阶段目标
- 风险角度 风险估计与弱化 通常用建造模型的方法排除风险
- 开发步骤 开发与验证 评价风险之后选择系统的开发模型
- 计划—-评价开发工作并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阶段 -评价该阶段的工作成果并进入下个阶段
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生命周期模型
喷泉一词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
每一个阶段内的箭头表示了该阶段中的迭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