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内容
-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byte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char boolean
- 引用类型:所有的“类”类型、“接口”类型、“数组”类型
- 算术运算符:+、-、*、/、%、++、–
- 比较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三元运算符:布尔表达式 表达式1 :表达式2
- 基础语法:(条件语句)if switch (循环语句)for while do while
面向对象思想
面向对象思想概述
- 在Java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零散的变量”统一定义到“一个类”中,要使用这些变量,就直接new一个此类对象即可
- “类”是一个我们自己定义的“新类型”,它属于一种“复合类型”,是由很多其他类型组成的。 “类”种可以定义:变量、方法
- 所有属于“这一类”的:变量、方法都可以定义在这个“类”中。 “Java中的类”就是描述了“现实世界”的“某一类事物”的:属性、行为。
类和对象的概念
- “类”:是一个“模板”,在Java中就是一个class文件,也是我们定义的新类型,但仅仅是定义。
- “对象”:是参照“类”创建的,在内存中有具体的内存空间的,可以存储具体的值的。
类和对象的使用
1.定义类
1).成员属性:可以定义任意多个;
2).成员属性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任何的Java类型(基本类型、引用类型)定义成员属性时,可以不赋“初始值”,也可以赋“初始值”。
3).成员方法:
4).“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的定义位置:必须在“类体中”,没有“前后顺序关系”。
2.创建对象
1).类只需要定义一个,根据这个类,可以创建任意多的对象。
2).调用类中的“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必须通过“对象名”(目前)
3.成员变量的默认值
1).什么是“成员变量(成员属性)”:定义在“类体”中,方法外的变量叫“成员变量”。
2).“成员变量”在定义时,不需要赋初始值,当创建此类对象时,JVM会自动为“成员变量”赋初始值
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成员变量 | 局部变量 | |
---|---|---|
位置 | 类中,方法外 | 方法中或者方法声明上(形式参数) |
作用范围 | 类中 | 方法中 |
初始化值 | 有默认值 | 没有默认值。必须先定义,赋值,最后使用 |
在内存中的位置 | 堆 | 栈 |
生命周期 | 随着对象的创建而存在,随着对象的消失而消失 | 随着方法的调用而存在,随着方法的调用完毕而消失 |
封装
1.将“成员属性私有化”,然后提供公有的,对这个成员属性赋值/获取值的方法。
2.“封装”的作用:以“方法”的形式操作“成员属性”,这样可以保护成员属性的值。
3.private关键字:private修饰成员属性,表示:将成员属性“私有化”,表示此成员属性只能被本类内部的其它成员方法,不能被其它类访问。
4.this关键字:
构造方法
1.构造方法的概念
2.构造方法的重载
继承
1.继承的概念及作用
2.继承中子父类构造器的访问特点
3.继承中子父类成员访问特点及重写的概念
4.继承的特点
5.this和super关键字
抽象类
1.抽象类和抽象方法,使用关键字:abstract来定义。
2.抽象类的特点
3.模板设计模式
final关键字
1.final关键字概述
static关键字
static关键字_静态代码块
接口
1.接口的概念
2.子类和接口的关系_实现
3.接口和接口的关系_继承
4.子类实现多个接口时几种冲突情况
5.子类继承的同时实现接口时的冲突
6.接口继承接口时的几种冲突情况
多态
1.多态的概念
2.多态时访问成员的特点
3.多态的弊端和好处
4.多态的三种常见形式和三种常见应用
5.多态的转型
内部类
1.内部类_概念
权限修饰符
1.四种访问权限修饰符
代码块
1.三种代码块:
String类
1.String类概述
2.String类的使用
3.String类常用方法—判断功能
4.String类常用方法—获取功能
5.String类常用方法—转换功能
6.String类常用方法—分割功能
StringBuilder类
1.StringBuilder类概述
2.StringBuilder的使用
ArrayList集合类
1.ArrayList概述
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