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秒客”揭秘双11代拍秒杀产业链

当朋友圈谈到秒杀时,也许全都是这样的对话:

“经常抢,但根本抢不到,上次抢到可能是几年前了……”“我以为抢到了,其实是 站出BUG卡了,刷新完什么都没有……”“经常参加,但什么都没抢到过,一分一分的我都花了快100了……”“一填完验证码,就已经没有了……”当看到秒杀活动时,也许全都是这样的描述:

1元秒杀2888元皮衣…..5元秒杀3888元名品包包……10元秒杀5600元笔记本电脑……实际上…

又是一年的双11,无数场的秒杀活动已经开始,成百上千的 友已经开始在各种屏幕后面开始备战,准备为自己的秒杀来一手“致命一击”。很多人以为,熬夜晚一点、眼睛快一点、鼠标快一点、脑子快一点、 速快一点、运气好一点就可以抢到?年轻了吧,也许好不容易到了秒杀的时间点,一个刷新过去,只剩下一个寂寞。绝大多数 友都会失望而归,毫不夸张地说,“秒中”概率堪比彩票中奖。

一、秒杀活动激活背后产业链:“代拍秒杀”

既然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更何况这种成千上万人参与的互联 事件呢?

于是乎…代拍秒杀的商单,就开始兴盛起来。

而不管是用户还是商户,背后的逻辑都是这样:

“人怎么可能干过机器?”

“跟机器拼速度,自然是败多胜少。”

而实际上,还真的是这样。

很多人也许是为了薅羊毛,

也许是为了利益,

也许只是好奇,

甚至也许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的代拍秒杀,

但这背后的产业链到底是怎么回事?

使用代拍秒杀到底有多少风险?

也许自己并不清楚。

二、广义上的团队秒杀分为两类:代秒、团秒

代拍秒杀的服务商,基本上都是成熟的秒杀团队。

而秒杀团队一般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代秒,一种是团秒。

代秒代秒是按照固定的费用,或者商品的百分比收取费用。

有些大神团队甚至会按照过往自己秒杀的成功率来收取不同的费用。也就是说,过往的战绩就是自己的段位,不同段位的秒手,收取的佣金也不一样。

不过,业内的大神曾经和我透露:行业内如果秒杀能做到50%的成功率,就是真正的王者级别了。很多宣称90%以上成功率的,基本都是噱头。一般情况下,1成功率0%-30%已经算是精英“秒手”了。

团秒团秒其实更偏重线下,往往在线下会有自己的小组织。

这种团队,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

“眼镜”专门负责打听消息,寻找合适的秒杀物。

“技术”负责秒杀,还负责对秒杀器的维护和更新。

“老板”负责将秒到的商品卖出。

有趣的事,团秒一般都比较扁平化,而且以大学生为主。大部分都能做到赚到的钱团队平分,所以团秒的团队氛围都不错。

另外,还要强调的就是“秒杀器”。“秒杀器”通过提前将买家的相关资料填在软件内,秒杀一开始,同时开启十个或几十个进程进行抢拍,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能在一秒内完成上百次的订单提交,除此之外,“秒杀器”中还可以设置定时代抢、多次提交、自动捡漏等程序。如果使用自动捡漏,软件还会处于一直查询库存的状态,在其他买家超时关闭或取消订单时,能立马进行锁定成为自己的待付款订单。

散秒其实,除了上述两种有组织的,还有一种也很广泛,我称作“散秒”。

说穿了就是像卖答案一样,在 上出售秒杀器,就是软件。

成功不成功无所谓,使用就花钱。

也有自己买到软件替别人秒杀的,就是所谓的“代拍秒杀”了。

其实这种形式的占到了一大半,但因为不专业,往往参与为多,实际真正中奖的较少。

但相比起,蹲守在电脑旁边,用人肉秒杀的你我他来说,那是先进了很多的。

毕竟,“人怎么可能干过机器?”

一个广为传播的“神话”是,曾经有一次秒杀活动的交易时间用了0秒钟。

二、“团队秒杀”的风险和危险

虽然看起来,“团队秒杀”没什么危险,但实际中,还是有不少猫腻的。

很多人甚至被坑了不少钱,到底怎么回事呢?

各种案例,我也就不举了,不然可能会受到专业团队的爆破。

但不妨总结一下:

其一,“代拍秒杀”通过非法手段牟利,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圈外的人也许不知道,但是真正专业做这个的应该很清楚。

“代拍”也好,“秒杀”也罢,

给自己做也好,用软件也罢,

只要是利用程序非法侵入或控制计算机系统,从而在短时间模拟人进行商品抢购。这样的手段,都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5条规定的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涉及信息安全的犯罪,都是可大可小的,说句难听的,美国制裁华为,不也是诬陷涉及信息安全吗?

其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买卖双方利益。说穿了,使用软件就是一种作弊行为。损失的是三方的利益:

(1)对于买方来说,直接挤占其他消费者的购买机会,不当获利。数额巨大的,说欺骗也不过分。

(2)对于平台,严重扰乱电商平台的运营生态,突破电商平台销售限量商品的随机性和公平性,甚至会影响声誉。

(3)对于卖方来说,真正的商品被技术流无限获取,也起不到预定的营销作用。甚至会被人误解为钓鱼秒杀。

其三,侵犯消费者隐私,埋下无穷隐患。三方利益都受到损失,那么,刷单的平民就会获利吗?也不见得。

互联 的黑产是非常疯狂的,将个人信息交给别人,甚至是互联 的云主机中,是非常危险的。

我在 上看到过这样的遭遇:

为了能在秒杀活动中占得先机,孙先生最近从 上下载了“秒杀器”。

“我用秒杀器第一时间拍下了三件觊觎已久的商品,并支付了2500元。结果等了三天,卖家都没有发货。询问卖家却说我拍下了商品,但是一直没有付款。当下我懵了,查过银行卡确信我已经支付了这笔货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中了时下最流行的“劫持木马”。该木马极具杀伤力,一旦中招就会潜伏在电脑中,监视受害 友的一举一动,当受害 友拍下商品付款时,便会自动篡改支付链接,使原本该汇给平台的钱直接打进黑客的账户里。

除了这种被骗,个人的真实信息:如身份证,姓名,手机 ,银行卡 ,甚至个人活体信息(刷脸,手纹)都可能被当成数据打包在互联 上出售,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说,贪小便宜吃大亏,真不是吓唬人。

好了,关于“秒杀”,我就说到这里,希望大家不要中陷阱哦,更多精彩,欢迎持续关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