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国产垃圾App,我劝你一个都别碰

前段时间,小雷写过一篇文章,大体上是在吐槽国内主流App吃相难看和过于臃肿等问题。

从文章的阅读数和大伙儿的反馈来看,咱们对这些App的看法和使用体验是差不多的。

差不多的不满,差不多的难受,差不多的卡顿…

本质上还是大厂们太卷了,疯狂上新功能,都是为了更多的日活用户和多样化的营收,好给股东们交代。

即使是 称全球最安全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也逃不过色情App的入侵。

但小雷最近上 发现一个怪事儿。

就在大厂们内卷个不停,用尽心思设计新功能和引导付费的时候。

有些独立开发者,已经通过低成本开发各种欺诈类App,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势单力薄的小作坊开发者,到底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

其实还是老套路,就是靠骗,靠偷袭。

他们还很聪明,没有在国内市场恶性内卷,而是默默出海,割国外老哥的韭菜。

这类软件又被海外用户统称为:Fleeceware Subscription Apps。(诈骗软件)

喏,前阵子呢,国外有一位叫Privacy1St的老哥发了一篇长文,控诉Mac App Store上有开发者搞流氓软件骗钱。

一开始他通过各种方式,挖到了7个搞流氓App的开发者账户,想着正义举 。

但没过多久,他发现,这些开发者账户其实是由一位来自中国的开发者控制的,影分身之术了属于是。

至于这位中国人的影分身操作是如何暴露的,长文里也有聊到。

比如所这些开发者账户的域名,都用Cloudflare来隐藏了服务提供商,应该是防跟踪的手段之一。

此外,这些域名所使用的的MX服务器,用的都是Zoho的付费服务…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相当于一个班上有十个人同时偷溜,去篮球场打球。

这要不是约好的,我直接表演个胸口碎大石好伐…

这还不是最骚的,根据苹果应用商店的要求,所有上架到里面的App都要有完善的《用户协议》。

《用户协议》这玩意儿,大伙也很熟嚯,它一般会被调侃为厂商免责条款。

在大多数情况下,咱们只会觉得它又长又臭,懒得点进去细看。

而国外老哥发现,他的用户协议还是托管在谷歌免费提供的“协作公共” 页上。

好家伙,连自建 站都舍不得,属实是把开源节流走到极致了。

至于那些App的用户协议详细内容,小雷上去瞄了一眼。

不怕话说得难听,这完全是两分钟就能复制粘贴好的内容。

从这也可以看出,这位中国开发者完全不搞多余动作。

创建7个开发者账 ,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机海战术”,提高App存活率。

双管齐下的策略,让他旗下的好几个App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活了很长时间,镰刀所到之处,皆是用户哭喊声。

在浩瀚的应用生态中,只有排在榜单前列的App,才能拥有更高的曝光度。

说白了,得让App被用户们看见,才能狠狠地骗他们钱啊。

这位中国开发者深谙此理,所以用了极为常见的营销手段 –刷好评

在应用商店里,用户的好评数对App榜单排名影响贼大。

中国神秘人也不整虚的,每次新上架一个App,就立马给它疯狂刷五星好评。

“好完美的软件”,“河南拔智齿”,“不用就亏大了”…

各种赞美之词在评论区发酵,导致不了解套路的用户,多半会主动下载尝试。

但小雷也不是杠什么的,你刷好评就算了,倒是多设置几个模板来刷啊…

评论区清一色是同样的文字,表达形式和文风也几乎一致,和“敏感肌也能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那些真实的用户,往往都不会在评论区长篇大论。

好用的App,可能默默打五星就溜了,但遇上真的诈骗App,大概率会辱骂+一星差评组合拳招待。

“垃圾软件”、“就这也要收费14.99美元?”

真实用户的评论一针见血,可惜在好评刷爆的评论区下,这些真实评论总会被掩埋。

虽然果子哥也有虚假评论清除系统,但大多数时候呢,得多位用户同时举 ,苹果才会主动出击。

现在只剩下几位用户的差评,评分从4.x瞬间掉到1.0。

在多个开发者账户同时刷好评的策略下,这位中国老哥,还是让旗下好几个App登上了榜单Top 10。

比如:

Adobe PDF Files 的 PDF Reader — 美区图表教育Top 1

Streaming Browser Video Player — 美区娱乐榜Top 8

PDF reader — 美区生产力榜Top 25

……

大多数普通用户安装App,就看排在前面那几个了。

真要算起来,这些App加起来的用户量还是很庞大的。

那么,在有了用户量后,这位中国老哥是怎么收割国外用户的钱包的?

相比安卓App千奇百怪的套路,苹果App走的路子很单一,靠的还是一手“免费使用+订阅扣费”的噶韭菜方式。

很熟悉对吧,这其实是好几年前的诈骗方式了,但自从订阅制被推出后,相关的诈骗方式就没消失过。

比如“PDF阅读器”,它曾是美区Mac App Store里下载量最大的App。

而很多用户表示,在安装并打开App后,App会毫不避忌地诱导用户付费。

嗯…说是强迫其实更精准。

因为这App会弹出一个极具欺骗性的按钮,用户要么点击“OK”,完成订阅流程。

要么选择直接杀掉后台,反正就是不设置“取消”按钮。

很多用户也蒙在鼓里,不小心点了个“OK”,最后免费试用期过了,发现自己被扣钱了才发现:完了,被割韭菜了。

小雷发现啊,很多这类诈骗App,基本都是功能极其简单的工具。

论功能性,它们甚至比不过一些免费良心软件,但依靠着刷好评和诱导订阅付费等路子,依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苹果自己也很清楚,自家商店内有大量诈骗App存在,每年也会查封不少相关软件。

但果子哥好像跟这些软件有默契似的,虽然会动手封杀,但又会留个活路。

一边是每年都在宣传自己打击了多少诈骗行为,在后院着火的时候,还不断抨击安卓允许侧载有多不安全。

属实是啥理都给果子哥占完了。

当然啦,在目前的移动生态里,各路诈骗App有各自的活法。

和苹果很相似的是,安卓这边的流氓诈骗App,同样是打着工具类旗 的居多。

像是地图、壁纸和清理软件,都是知名流氓大户了,它们背后也有不少国人老哥的身影。

至于国内的应用市场嘛,小雷只能说会好一点点。

但国内的特点不是诈骗App多,而是山寨App横行。

前阵子我不是才吐槽过《北斗地图导航》在蹭北斗热,恰烂钱吗。

人家现在还好好地躺在腾讯家的应用宝里呢,这种App还能活在主流应用市场上,我也不知道该说啥好。

只能说,目前,导致了这个局面叭。

目前咱们还是能看到国内厂商们在努力的,比如整了个金标联盟,逐渐统一App的稳定性、兼容性和性能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10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