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装软件利益链暗藏三大毒瘤 厂商整改浮于表面

业内人士透露,预装软件背后的产业链正在快速壮大,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其中。

日前,工信部发布今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检测发现问题应用软件超80款。可见,尽快整顿手机预装软件,已迫在眉睫。

弊端显现问题频发 多家上市公司中枪

“偷跑”流量这一原本不应存在的现象已成为目前手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前,上海市消保委检测的10款手机中,发现“偷跑”流量非常明显,竟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 及待机过程中都出现这一现象。

李先生惊奇地发现,在这些软件的设置中,自己的手机通讯录、短信都是自动默认被允许查看的。“这些消息通过 络可以直接上传,直接导致我的泄露隐私。同时,预装软件严重占用内存,本来4个G,有1G-2 G都被软件占据,删不掉,影响手机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安卓系统近年来在手机市场的大范围应用,使其成为手机预装软件的重灾区,其行货手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预装。而大部分内置应用用户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删除或关闭,应用软件悄悄在后台运行,大量消耗用户流量,个别软件甚至窃取并上传用户隐私信息,带来信息安全隐患。

手机厂商整改“浮于表面”?

手机预装在市场风行已非一时,且不断激发用户与手机厂商的矛盾,亦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就因预装软件对三星、OPPO等手机厂商进行起诉。

在回应中,OPPO方面称,将对预装软件进行同步优化,尽快落实优化改善方案。今后新上市的产品,除基础软件外,其他应用软件均可卸载。三星中国更是承诺,将提供新版本的手机预装应用,该版本除基本应用以外的预装应用都将可以卸载,可卸载数量超过预装总数的一半。

事实上,不仅是OPPO、三星,在中国市场,大部分品牌的智能手机均存在这一现象。小米公司旗下产品小米4手机亦被业内人士直指其预装了恶意软件,并且存在多项安全漏洞。

目前,华为、索尼、苹果等多家知名厂商都对该现象作出整改承诺,向消费者提供了预装应用软件的可卸载途径。国内互联 厂商360也推出了“卸载手机内置软件”的功能,可检查出部分手机预装软件,并卸掉多余软件,但该功能仍旧无法删除大部分预装软件。

但业内人士认为:“仅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手机厂商只是承诺预装软件有可卸载途径,都没有表现出彻底将预装软件清除的决心,整顿让预装软件现象有所改善,却往往不能持久,更多的是‘浮于表面’。”

利益链背后暗藏三大毒瘤

“每个软件装机成本从0.5元到10元不等,中间方案商会把装机方案提供给手机厂商或者代理商,厂商在出厂前进行预装,在渠道商环节,中间公司又再进行刷机预装,流氓APP和广告且收费更高,渠道商可获得每部手机几元的利润。”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刷机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些代理商,在手机预装软件中分享到的收益最高可达总利润的三分之一。”

利益链条的另一端是有大量需求的广告主,游戏运营商及移动电商。

监管触碰不到的灰色地带

实际上,对于预装软件,监管部门早就采取了措施。然而随着手机层出不穷,智能手机的火爆,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新的手机品牌不断涌现,手机预装现象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造成监管难度大。

此后,监管部门还曾多次表示狙击决心,但似乎效果不佳。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在对40余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问题应用软件80款。工信部 告显示,上述80款不良手机应用软件中,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吸费”、软件自动发送短信、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各环节的法律和监管仍旧缺失,而工信部对APP的备案制度需尽快完善。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手机供应链利润越发微薄,通过硬件赚钱已越来越难,在巨额利益趋势下,手机预装应用市场已经发展畸形,成为手机制造商、代理商、电商新的利润增长点。手机厂商品牌信誉度正在下降,急需工信部等部门专门针对手机预装软件制定规范细则,加强整顿力度和监管。长此以往,手机品牌厂商会在这条产业链中迷失自己、丧失诚信。

原文链接:

游戏陀螺:关注“泛游戏”产业,为游戏创业者服务是游戏陀螺的理念和口 ,内容已涉及移动游戏,H5游戏,电视游戏、AR/VR游戏,智能硬件和第三方服务等游戏相关领域。

游戏陀螺旗下官方微信

游戏陀螺:shouyoushouce

游戏陀螺海外:youxituoluo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7月4日
下一篇 2015年7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