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睿驰:软件先行模式为SDV基础,助力车企实现软件先行开发模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汽促使汽车开发从传统的“硬件定义”转变成“软件定义”。各大主机厂,开始比拼基于软件能力的汽车智能化水平,加速布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转型,这也让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市场迎来发展窗口。

SDV实践进入深水区

目前,软件定义汽车也恰恰处于热度很高、过热以及幻灭交错的阶段,软件定义汽车的实践进入到深水区。相关企业在软件开发模式中做了许多探索,但因为处于新领域的无人区,缺少可参照、可借鉴的体系和方法,实践中也会有很多挫折和反复。

SDV并不容易

当软件创新从驾舱拓展到整车范围时,软件定义汽车才真正开始,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在涉及动力、底盘、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等整车范围智能化的领域,还缺少像驾舱中的安卓系统那样成熟且稳定的开发框架、开发方法和生态体系。需要构建的软件规模庞大复杂,且由于新代码比例过高,错误难以收敛,导致开发计划往往难以达成。

软件先行模式是SDV的基础

东软睿驰提出「软件先行」的开发方法论,先于硬件系统的设计,优先开发整车的软件系统,聚焦于开发和展现品牌所独有的先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完善,不断在消费者可感知的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的特性上进行创新和打磨。

目前已有车企构建了「软件先行」的开发团队,基于东软睿驰NeuSAR DS开发下一代车型的应用软件,并通过软件适配快速导入到量产硬件上,由于在原型开发时使用的接口与量产时域控制器的软件接口是一致的,因而大大缩短了开发的周期。

东软睿驰助力车企实现「软件先行」开发模式

东软睿驰一直深耕基础软件领域,致力于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构建生态与共识,作为AUTOSEMO的创始会员单位,牵头推进了《AUTOSEMO Service Framework技术规范1.0》(以下简称ASF)和《AUTOSEMO车云一体技术规范1.0》等技术规范以及发布行业首个白皮书等工作。

ASF是在AUTOSAR的基础上搭建的跨核、跨域的中间件系统,帮助整车在软件架构层面上实现相对标准化、稳定并且有生态支撑的应用运行框架。

当然,仅有ASF可能还不够,支持域控制系统的开发还需要很多基础功能的整合,不仅要把AP和CP融合进去,还要有一套在实践中不断打磨的成熟稳定的软件系统以及相应的工具链。

东软睿驰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一部分通用化的部分固化下来,整合成针对域控制器的软件开发平台——NeuSAR DS(Domain System),它包含了OS,AUTOSAR AP、CP,ASF中间件以及大量的系统级软件包和工具链。

除了可支持量产的NeuSAR DS,东软睿驰也提供了NeuSAR DS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在硬件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上层的应用系统快速进行原型系统搭建,助力车企减少开发成本、降低开发风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