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百度们入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前哨已响

腾讯、阿里、百度们入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前哨已响

行业周观

VIEWS

近一年来,汽车行业迎来了许多跨界参与者,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纷纷携自身优势技术入局造车领域,他们或提供车身构架,或提供底层软件技术,或仅仅是提供车载应用软件优化,一时间,华为、长安汽车和宁德时代联手,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携手推出智己汽车……行业内热闹非凡。

近日,又有一家传言已久的互联 企业躬身入局——路透 道,百度或将与吉利汽车合资组建一家生产智能电动汽车的公司,其中百度提供自身优势的车载软件技术,而吉利则提供汽车工程技术,双方可能将在吉利的可持续体验架构(SEA)进行未来产品开发,并且 百度将占据合资股比的主导权。

图源:百度官方

与其他企业入局造车的方式有所不同的是,一旦新公司成立,百度或将占据产品设计的主导位置,这也许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在此前,只有滴滴与比亚迪合作的D1是专门为打车服务所设计,据介绍,在产品定义阶段,滴滴出行共发放了近1000万研究问卷,对 约车司机和乘客进行了800多万次在线访问研究,同时还横跨70多个城市做了120余场线下调研会。 此前,没有哪一家车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能够吸取如此广泛而庞大的专属客户群体意见,互联 企业却能够做到,他们身上存在的客户体验基因,正是寻常车企所缺乏的。

这样的能力与决心,值得车企们借鉴与学习。德勤在其发布的《软件定义汽车——箭在弦上的产业变革》 告中指出, 主机厂在未来的核心能力将从机械硬件转向电子硬件和软件;产业价值链也将从一锤子硬件销售转向持续的软件以及服务溢价。吉利与百度的此次合作,对于吉利这样的主机厂而言,或许又是一次学习进化的机会。

消费者的期待一样也在迫使产业向着更为人性化、专属化的方向前进。德勤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高的智能手机渗透率(60%以上),硬件性能的过剩,让用户逐渐期待软件生态的丰富性、前沿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用户价值的挖掘。这样的习惯会延续到汽车产品上,这意味着车机端的竞争将更加朝向差异化竞争方向,量身定制的车辆系统将吸引新一代的消费者,而随着各家新能源汽车在驱动方式上差异性缩小,软件能力几乎就能决定一辆汽车产品的竞争力。

百度尽管在移动互联 时代已经落后于不少同行,但是在自动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均走在行业前列,因此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赛道上,绝不能错过。此前就有传言称百度已与吉利、广汽集团、一汽红旗等车企进行接洽,商讨建立合资电动汽车企业,让市场对这家曾经的巨头重燃希望,市值重新攀上600亿美元大关。有分析师认为,百度智能驾驶计划Apollo共有177家合作伙伴,几乎涵盖所有主流汽车企业。此外,百度与一级零件供应商、芯片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均有合作,因此百度造车的条件是成熟的。

条件成熟,并不意味着难度不大。软件定义汽车几乎等于重塑汽车制造的传统方式,德勤在 告中指出,当前汽车硬件的电气构架算力有限、通讯效率不高且用于传输信 的线束成本难以控制导致无法满足未来提升车载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无法控制车辆制造的成本,因此更新迭代汽车制造思路应加紧跟上。

——————END—- ————

收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8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