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作为国产软件业的佼佼者,成立近30年来,金蝶见证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艰辛历程,也在助力传统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蝶变”。
金蝶的源起,可以追溯到1990年。这一年,金蝶创始人徐少春放弃了“铁饭碗”工作,带着360元养老保险补偿金来到深圳,进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电脑部经理。1991年,徐少春从会计师事务所辞职,向岳父借了5000元买了一台286电脑,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金蝶的前身。
徐少春最初的想法是帮助会计人员从茫茫的账海中解脱出来,并于1993年推出了首个财务软件产品,取名“金蝶”。金蝶的出现,一举打破了外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到1997年,徐少春将目光投向ERP市场,开启了企业的第一次转型。彼时,国内的ERP市场主要被跨国公司垄断。金蝶开发出K/3 ERP产品,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合一,并且融合了电子商务功能,获得了市场良好回应,也成为金蝶里程碑式的产品。2001年,金蝶在香港成功上市,也成为国内较早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
2002年,国内ERP市场开始大打价格战,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体利润下滑。徐少春提出“个性化ERP”战略,开启企业第二次转型,解决了异构系统不能有效集成,各项业务工作无法标准化、规范化,企业个性化需要无法满足的行业顽疾。
此后,ERP系统让金蝶的版图不断扩张,企业人数规模也不断扩大。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间,金蝶的员工人数涨幅超过了一倍,总人数达到近1万人。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也倒逼企业调整发展方向。
从2014年起,金蝶拉开了波澜壮阔的第三次转型序幕。在这期间,“砸东西”成为金蝶具有标志意义的动作,每一“砸”背后,都意味着一次跳出舒适区的转型挑战。
2014年,徐少春砸掉笔记本电脑,宣布用一部手机处理所有工作,诞生了智能协同平台云之家;同年,他与客户砸掉服务器,宣布变革传统ERP;2017年,徐少春砸掉了20多年积累的ERP,推动企业从软件服务走向云服务;2020年,徐少春和客户砸掉了代表传统数字化单体架构的烟囱,建立全新的产业互联 云生态,提升企业业务能力(EBC)。
在“砸”的同时,金蝶也在不断重建、持续创新。2019年金蝶发布金蝶云·苍穹,到2019年底,金蝶云收入占比为39%。根据金蝶2020年财 ,公司云订阅年经常性收入ARR约为人民币10亿元,同比增长58%。数据表明,金蝶持续推进云转型的战略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而金蝶也由一家传统的软件服务商,成长为云服务公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