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搜狐汽车·All Blue 黄慧中
【前言】:
智能 联的发展,带给了车企无穷的想象与发挥空间。在这一时代下,车机系统演变成为汽车新的中枢和核心,各个车企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力求在车机系统的“百舸争流”中取得领先优势。在这一前提下,搜狐汽车·All Blue将目光锁定在未来车辆中枢的车机系统,以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探寻其中的技术本源与底层创新逻辑。以实事求是态度、脚踏实地的姿态,用实践丈量科技前行脚步。
“OTA大作战”是车机系统评测中的第一个章节,未来将有更多篇章来逐步展现车机系统的意义与可能。既然OTA(空中升级)颠覆了汽车生态模式,那我们就从这种颠覆开始,通过对照车机系统OTA升级前后的功能迭代,结合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联生态、语音识别等评测维度,对各款车机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评测考察。
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将车机的OTA升级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用其官方的话来讲,“小鹏是除了特斯拉之外的唯一提供整车OTA升级的车企” 。刚刚过去的7月,小鹏进行了第五次年度OTA的推送。本次OTA的跨度较大,不仅将Xsmart OS升级到了1.5版本,还同时更新了XPILOT系统(自动驾驶辅助)的部分功能。
在本期车机评测,我们体验了小鹏最新的XPILOT系统,以及Xsmart OS 1.5版本车机系统。受制于篇幅,本期车机评测将会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解读本次XPILOT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以及小鹏G3的XPILOT系统体验;下篇则会聚焦小鹏G3的Xsmart OS车机系统,体验其中的AI功能和新奇发现。
一个版本九次内测 七万八千公里路测优化XPILOT
7月28日是小鹏向用户推送OTA 1.5版本的日子,这距离6月12日OTA 1.4版本的推送仅仅过去一个半月不到的时间。这样的效率,基本上能与手机系统的更新速度相媲美。OTA 1.5虽然只更新了一版,但在小鹏内部已经进行了9次内测迭代,以及78000公里的道路测试。
78000公里长度,虽然在一款传统车企造车环节的路测中是微不足道的距离,但对于经过OTA升级来取得新进步的小鹏来说,这意味着小鹏每一个OTA版本的演进,在背后都付出了惊人的工作量。
当然,这些工作量也换来了XPILOT系统的巨大提升。自动泊车方面,以往大部分厂家对于自动泊车识别的依据还是地面标线,小鹏在这次更新中新增了以车辆为参照物的功能,即使只有一辆车,也可以进行侧方位的自动泊车;遥控泊车时,外后视镜会自动折叠,可以更好的适应狭窄的车位。
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的升级则更为可圈可点。小鹏G3在升级后新增了TJA交通拥堵辅助、ICA智能巡航辅助、FDW前向车距检测和CIW加塞预警。此外还实现了城市和高速均可用的LCC车道居中辅助,以及驾驶疲劳预警系统。这套系统在驾驶中可以基于车内A柱红外摄像头,来自动分析驾驶员分神、疲劳状态,从而在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时给出警示。
此外,All Blue还从小鹏那里拿到了一组数据,那就是从G3上市至今,小鹏G3已经累计新增了55项功能,有939项功能得到了优化与升级。针对OTA的巨大作用,业内难免会有人质疑说这是车企偷懒的一种手段,先将半成品上市销售,之后再渐渐通过OTA改进。其实这种论调在一定程度上是错误的,OTA带来的巨大优势毋庸置疑,车辆可以一直根据技术的发展,充分挖掘硬件的潜力。
封闭道路测试:80Km时速巡航遇前车可刹停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小鹏G3 进行OTA升级后,我们针对其最新推出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进行了体验与测试。在封闭道路上,我们着重测试了小鹏G3的自适应巡航系统,检验其在不同的时速下,识别前方障碍物的情况。
与蔚来ES8的测试一样,我们特地选择了在雨天进行测试。雨水有可能会对视觉识别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造成影响,并使刹车距离加长,可以给车辆带来更多的挑战。
【小鹏G3超声波雷达分布】
【小鹏G3摄像头分布】
【小鹏G3毫米波雷达分布】
小鹏G3的硬件方案主要为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摄像头和3个毫米波雷达。由于成本限制,相比于定位更高的车辆,小鹏G3在毫米波雷达的数量上进行了一定取舍,在车头处配备一个,车尾处配备两个。从雷达的分布上来看,左前与右前是毫米波雷达探测的盲区,进行自动并线时,这样的硬件或许会影响发挥。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毫米波雷达的探测十分灵敏,表现较好。
【小鹏G3视觉识别摄像头】
【小鹏G3前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
首先我们将自适应巡航的速度定为30Km/h。在这一速度下,小鹏G3能够在十几米之外的距离,第一时间发现前方静止车辆,并进行刹停。整个刹停的过程十分线性,没有出现严重点头等影响舒适感的情况。
x
30Km/h测试顺利完成后,我们又将自适应巡航的速度定为60Km/h。从视频中可以看到,60Km/h下小鹏G3依然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前方车辆,在识别后制动系统会快速介入,最终在距离前车三米左右的位置刹停。
x
而时速60Km也只是大部分城市道路限速的上限,在高速公路上我们一般都会将车辆的速度提升为80Km/h,所以针对高速的路况,我们也对小鹏G3进行了80Km/h速度的测试。
在测试中,小鹏G3识别到前方车辆之后,会分为三段进行减速,而不是一脚刹停,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可能由于雨天的原因,制动的效果时好时坏,有时车辆自己减速不够果断,需要人为再“踩最后一脚刹车”。综合来看,这样的成绩表现相对良好。
x
*客观评分满分:2分(识别效果1分、制动舒适度1分)
小鹏G3本轮得分:2分
得分理由:能够识别出前方车辆得1分;制动过程轻缓不突兀得1分。
小鹏G3本轮得分:2.8分
开放道路测试:硬件不够 软件来凑
小鹏G3在进行OTA 1.5升级后,开放了TJA交通拥堵辅助、ICA智能巡航辅助,还实现了城市和高速均可用的LCC车道居中辅助。这些自动驾驶相关的系统名词虽然看起来深奥难懂,但在实际道路的驾驶体验中却十分好用。
我们驾驶小鹏G3在高速公路上,分别测试了以85 Km/h和100 Km/h的速度进行自动并线。虽然小鹏G3只有三个毫米波雷达,但是其并线的流畅度丝毫不输拥有五个毫米波雷达的竞品更高端车型。拨动转向灯三秒后,车辆会立即开始并线,而且每次打开转向灯都会只并线一个车道,这一点值得肯定。
x
这次小鹏G3的OTA升级还加入了CIW加塞预警,驾驶过程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加塞预警系统带来的优点。当车辆进行巡航时,可以有效识别前方车辆突然加塞的情况,而且车辆会进行慢慢减速,并不像有些车型一样猛踩一脚刹车,舒适度与安全性会提高一个等级。
在驾驶过程中,车辆会对前方进行实时探测,仪表屏上也会给出相应的显示。这些实时探测都比较准确,即使前方隔着一辆车,也能识别出来前方路况。虽然这个功能平时看起来比较“鸡肋”,但是在雾天和雨天,仪表屏上的显示相信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在驾驶时发现的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在车辆接近收费站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建议驾驶员退出自适应巡航。这表明,车辆的地图系统与驾驶系统已经进行了互联互通,在信息的融合处理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级。
但在我们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这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在进行加速的时候,车辆有时会不停修正方向盘,并有轻微打摆的状况出现。另外,如果车辆行驶在公交车道,自动并线将无法识别车道线。
*本轮满分:1分(顺利变道1分)
小鹏G3本轮得分:1分
得分理由:高速公路上变道功能好用流畅得1分。
小鹏G3本轮得分:2.7分
加试题:我们仍然满怀希望相信未来
与往期评测一样,我们在评测的最后,增加了针对静止障碍物的“加试题”。当然,据一家车企的研发工程师表示,静止障碍物识别对于各家车企都是较为困难的挑战,传统车企是这样,造车新势力亦然。
测试前,我们基本上可以联想到小鹏G3的表现。小鹏的研发人员也表示,他们在这次OTA升级中,在自适应巡航系统内增加了对静止目标物(车辆)的应对和处理。但对于这项功能的升级,小鹏方面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做到百分之百识别,他们不希望用户对这样的能力给予百分之百信任。在后续的研发中,小鹏会在这一方面融合更多的策略,包括自主研发的感知能力。
虽然在日常行驶时,小鹏G3可以做到识别路边骑车的行人,并反映在仪表屏上。但在静止自行车识别这一项目中,小鹏G3以30Km/h速度巡航时并没有识别出横置与纵置的静止自行车。同样,对于金属墙小鹏G3也没能识别出来。
x
x
测试做到这里,我们发现静止障碍物的识别确实是需要各个车企去解决的痛点。因为在日常行车时,车辆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是一个很普遍的路况。虽然这样的识别,对于车辆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比较高,但这是一项值得去攻克的难关。
对于这样的“加试题”,All Blue也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有这样一款车——遇到自行车横在路中间时,无论时速多快,这辆车都会稳稳地停在那里,以最快的速度收紧安全带后,对驾驶员风轻云淡地说:
“请您注意安全”。
*本轮满分:2分(单车识别1分、金属墙识别1分)
小鹏G3本轮得分:0分
评测小结:
小鹏G3在经过OTA 1.5升级之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更多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加入,不仅赋予了小鹏G3更强的竞争力,还让用户看到了整车OTA的巨大潜力与优势。
我们与小鹏研发工程师进行交流时,对方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整车OTA是智能汽车的必备能力”。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自动驾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小鹏汽车通过不断进行OTA升级,来新增自动驾驶相关功能,不断查漏补缺,最终呈现出一辆更加安全与智能的汽车。虽然小鹏G3在一些项目的表现上稍有瑕疵,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后期OTA进行完善。这背后体现的,是小鹏汽车不断挖掘硬件潜力的软件实力。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继续关注All Blue!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