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星教授)
近日,中国《科技日 》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NH40轻型飞机总设计师姚卫星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姚教授透露:目前中国所有航空设计单位在设计建造飞机时,都要依赖国外的专业软件,如果失去了这些软件,中国整个航空产业都将陷入瘫痪!
(运20的零部件接近1千万)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飞机设计工作开始交由计算机处理,为此研发出许多专业航空设计软件。使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设计飞机零部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很少出现手工设计容易产生的尺寸细微误差错误。以早期的歼轰7“飞豹”战机为例,它有5万4千个结构件、43万个标准零部件,采用传统手工、加工的原型机,有6000多个被查出不合格返厂修改。
而后来改进型歼轰7A“飞豹”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数字化设计,返厂修改的零部件只有1000个。在设计更复杂的运20时,需要制造的零部件接近1000万个,如果没有国外那些专业的软件来支持数字化设计,运20很难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被研发出来。
(CATIA广泛应用于各种3D模拟设计)
中国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采用的是远距不耦合鸭翼+边条翼+全动垂尾的布局,对气动布局细节的设计有极高要求,611所在设计歼20时就需要借助法国达索公司的CATIA软件,这是一款能够提供3D模拟设计、分析、组装的开放式设计软件,目前全球几乎所有飞机研-发团队都在使用这款软件,中国的各大航空研究所仅购买这款软件就累积耗资上亿美元,而且这款软件的后续更新、添加账 都需要支付额外的巨额费用!
(专业航空设计软件让歼20的研发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CATIA,在歼20气动外形设计还要借助FLUENT、AAA;内部结构设计需要MSC NASTRAN、Analsis等软件;控制系统布局、人机功效模拟也要运用ADMS、Simulink。如果没有这些软件支持,歼20的设计研发效率将大大降低,很难在2011年就造出原型机。
(F18舰载机的内部构造)
其实中国航空设计软件的起步几乎是与国外同步,80年代中国的623所就开发了用于飞机结构设计的辅助软件HIJF,性能与当时美国的NASTRAN相差无几,但是中国的航空软件开发后并不面向市场,而是本研究团队的有限几人使用,缺少后期更新、改进的国产航空设计软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久而久之国内航空设计团队就偏向于使用国外更成熟、功能更全的软件。虽然目前中国已经能够研发歼20、运20、C919这些先进飞机,但是在专业航空设计软件开发的道路上,中国还需要继续努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