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监测软件到底准不准?研究发现……
这几年,睡眠监测 App、有睡眠监测功能的手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它们的功能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除了能测睡眠时长、睡眠深浅,有些甚至还能让你早上起来就收获自己一晚上的精彩梦话合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好奇,手环就罢了,手机和我都没有肢体接触,是怎么知道我睡的好不好的呢?
目前主流的有这么几种方法:
第一,通过麦克风进行声音监测。
夜晚一般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万籁俱寂,基本上没有什么噪音。此时,麦克风就可以通过监测你的呼吸声、打鼾声、翻被子声,来判断你睡没睡着、睡的多沉。
当然,你的打呼声和梦话声就是用这个方法获得的。
第二,通过手机的「三维陀螺仪」监测你的身体运动,也就是翻身或者动来动去的频率。
简单来说,当你和手机一起躺在床上,你动得多,手机也跟着动,它就认为你在浅睡眠;没有动了,它就认为到深睡眠了。
第三,如果是手环,则通过上面的运动监测加上心率监测,而一般没有声音监测。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测出来的睡眠质量,真的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怎么测能测「准」。
临床上睡眠监测的金标准,是多导睡眠描记法(PSG)。
它利用电极贴片和鼻孔插管,测量检查者睡眠时的脑电波、肌肉张力、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口鼻呼吸情况,来全方位地监测他的睡眠质量。
像下面这样:
根据脑电图波动、眼球运动,睡眠分为4个阶段:浅睡眠(N1),浅睡眠(N2),深睡眠(N3),快速眼动睡眠(REM)。
深睡眠比例大概在 20%~25% 左右,REM比例在 25% 左右。
根据这些比例,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睡眠质量。
而手机测量的「浅睡眠」和「深睡眠」是通过身体运动的估算来的,很多睡眠研究提出,这种估算还真的不太能测准。
2021年另一项研究分析了 495 例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 170 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果,发现除了打鼾时间测得比较准,睡眠效率、唤醒时间、浅睡眠或深睡眠与 PSG 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是很好。
也就是说,虽然睡了多久、打多久呼噜能测的大差不差,但睡眠质量如何,睡眠监测软件还真说了不算。
我们咨询睡眠专家还发现,在门诊中,本身对睡眠问题感到焦虑的人,当看到手环监测的数据或分数时,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从而进一步影响睡眠。
关心自己的睡眠质量,或者想知道自己究竟打不打呼噜、说不说梦话,当然是好事。
但如果睡眠监测的那几个数据给你带来的不是安心,而是对睡不够、睡不好的焦虑,那么不如不用。
毕竟睡得更香,拥有更好的睡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嘛!
原来如此,世界真奇妙~
?8 好奇之旅 第 070站
参考文献
[1] de Zambotti, M., Baker,F., & Colrain, I. Validation of Sleep-Tracking Technology Comparedwith Polysomnography in Adolescents[J]. Sleep, 2015,38(9):1461-1468.
[2] Kim K, Park DY, Song YJ, Han S, Kim HJ. Consumer-grade sleep trackers are still not up to par compared to polysomnography[J]. Sleep Breath, 2021.
策划制作
策划:甲鱼 | 监制:Murphy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