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履职有担当:看人才之花在基层生根发芽

卷首语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才任之。基层院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讲长新的课题,也是一直困扰基层院整体工作发展的一个难题。在检察组织体系中,基层院干警占检察队伍总量的74.5%,每年的办案量占检察机关办案总数的90%以上。可以说,基层院干警的综合素能直接决定了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与否。

面对基层院普遍存在的干警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创先争优意识不强,缺乏业务领军人物,求极致、办精品的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最高检“质量建设年”和省院“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攻坚关键时期,看看郸城检察如何在人才培养上走出新路子。

“以老带新”传帮带

“刚进检察院时,对公安送过来案卷如何审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讯问?法律文书该怎么写?我一脸迷茫,后来我跟着小丹姐参与处置线索,材料收集、整理卷宗、一起到现场开展调查,大致明白了办理案件的流程、基本程序。”郸城县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王言谈到导师在工作方面对她的帮带指导时,深有感触地说。

王言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律硕士专业,2020年12月进入郸城县院工作。根据王言的专业特长,单位将她安排到院第一检察部任检察官助理,由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周小丹担任她的帮带老师。周小丹针对王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定期与其开展谈心谈话,积极传授业务技能,指导开展业务工作。工作中,无论是做谈话笔录、撰写法律文书,还是入户走访、调查取证,周小丹都会带上这名“学员”,用心地教她如何更好地审查案卷、询问当事人,如何从阅卷中找到案件办理的突破口等。

类似这种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在郸城县院内已形成风气。2020年,郸城县检察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青年干警业务知识不熟、办案经验缺乏等现状,积极探索传帮带工作机制,为每名新入职干警选配一名资深导师,针对综合工作和业务工作重点进行“手把手”帮带,提高新入职干警政治素养、履职能力和依法办案能力,助推青年干警更快成长成才,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和活力。

“检察工作的经验性和技巧性不是课堂上就能学到的,许多能力要在实践中积累,在办案中体现为民情怀。”该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王言的传帮带导师周小丹表示,检察工作进入新发展时代以来,对干警的综合素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干警虽然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法律理论知识扎实,对于前沿的司法理念和“认罪认罚从宽”“少捕慎诉慎押”等新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容易接受,对我们这些“老人”也有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

2022年1-8月,省、市检察院通 的64项业务指标中,13项达标指标郸城县院均全部达标,并高于全省平均值,51项竞争性指标中,37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项,综合排名连续8个月位居全市前三名。这是该院传帮带工作开展以来,检察业务工作发展上取得的积极成效。

“创先争优”鼓干劲

“除了检察业务工作水平不高,干警立功受奖数少之外,还存在检务保障严重不足,干警办公办案经费不能充分保障;机关基础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整体素能不高,工作缺乏积极性……。”2021年,在省院领导调研座谈会上,该院针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上的汇 。如何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成了郸城县院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首先是祭出政治建设引领这一杀手锏。2021年,该院依托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检察长、党组成员、部门负责人讲专题党课13人次,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支部集中学习14次,赴扶沟吉鸿昌将军、姜鸿起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5次,引导干警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思想动力。

强化检务保障水平是紧随其后的大招。在硬件设施上,按需对机关院内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对办公楼、地下车库、功能性会议室等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翻新;新修建一体化检察办案中心和干警餐厅,营造拴心留人工作环境。在软件设施上,建立创先争优奖励机制,对获得省、市以上荣誉的干警给予学习培训费奖励,并作为年度考核和绩效评比的重要参考,有效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打好全面从严治检组合拳是必要保障。该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出台《“13710”工作制度实施办法》,成立“13710”工作领导小组,对党组决策事项分解立项,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跟踪到底,务求实效。坚持抓早抓小,建立班子成员值周、院党组与派驻纪检组定期会商机制,值周领导和纪检组不定期督查作风纪律执行情况,每周不少于两次,督查通 点名道姓、见人见事。

“两年来,我院先后荣获全省、全市先进基层院,全市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14项,9个内设部门和31名干警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各项工作均站上了全市领头羊的位置。”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薛雁表示,当前我院专业性专家型人才梯队建设已日渐完善,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均衡有序的成熟梯队模式,为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素质培优”共成长

“公益诉讼检察是检察机关新兴业务之一,指对损害国家和 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主要包括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谁能想到,镜头前略显拘谨的该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钱新梅,刚刚于一个月前在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中斩获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20年11月,郸城县院被确定为全省18个相对薄弱基层院之一。面对薄弱现状,新一届党组决定把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作为“脱薄培优”的发力点,建立由青年干警和业务骨干参加的“素质培优”学习小组和信息、宣传、调研写作小组,集中研讨疑难复杂案例,解读新颁布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学习最高检、省院发布的典型案例,组织法律文书写作,诉辩对抗,赴高校、先进基层院交流学习等,班子成员全程参与,不定期邀请员额法官、资深律师参加,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综合素能和执法办案水平。钱新梅就是小组中的一员,2021年12月,她主办的一起违法占地长达20年的非法占用农用地公益诉讼案,被省院评为公益诉讼检察典型案例。

“去年9月,我们组织了小组成员赴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交流学习,今年3月,又组织大家赴滑县院、郑州市中原区院学习先进经验,并要求参训学员根据所学内容为全体员额检察官讲课,达到‘一人受训、全员受益’的效果。一年多来,干警的业务素能持续提升,在市院组织的全市首届‘检察之星’评选活动中,我院有两名干警被评为全市首届‘检察之星’;在全市第七届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两名干警分获全市十佳公诉人和优秀公诉人。”郸城县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陆智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把握最高检“质量建设年”和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契机,持续把“素质培优”活动向深入推进,从德、能、勤、绩、廉全方位促进深化干警的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着力、用心锻造“五个过硬”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到郸城县检察院时,该院正在全力迎接2022年度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验收工作,参与筹备工作的主力多是2020年以来新招录的青年干警,看着他们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各项验收工作,切实体会到“人人都是创建主体”的创先争优浓厚氛围,也更加深刻理解了“人才是创新事业发展的根本”这一宏伟论断。

策划:徐广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