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谁“最新锐”,谁最“老态龙钟”?

如果用人来做比喻:

经济靠农业的城市,是老年人;

经济靠传统制造业的,是准老年人;

靠金融、房地产的,是中年人;

靠IT行业等新经济的,是年轻人。

所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的很多三四五线城市,是“老年经济”;至于东北、华北的一些城市,是“准老年经济”;香港,则是典型的“中年经济”。

那么,在中国内地的19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里,谁的业态最年轻?谁的业态明显老化?

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统计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在工信部的官 ,我们可以查到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通过今年1到4月的数据,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哪些城市“业态比较新”,还可以看出哪些城市在疫情冲击下,IT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主要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数据(2020年1-4月)

上面的表格,就是相关统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统计包含了四部分——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信息安全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

换句话说,它主要统计的是IT行业的“非硬件部分”,也就是最重要的那部分收入。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北京、深圳和杭州,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三大重镇,属于第一阵营。

北京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业务收入也最庞大,这两点在国内“无出其右”。这说明,北京虽然是有千年历史的“高龄城市”,但业态转换、升级方面,一直没有落后。目前中国40%的独角兽企业在北京,北京不仅仅是创业之都,还是创投之都。

但遗憾的是,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利润只能屈居第三,此外利润率也比较低。

深圳业务收入位居第二,但利润遥遥领先,是唯一迈上400亿门槛的(今年前4个月)城市。如果深圳单列,参加全国省级区域排名,则可以排全国第一,不仅超过了“不含深圳的广东省”,还超过了浙江全省、江苏全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参加下面的表格)

杭州的利润位居第二,超过了北京。杭州一个城市的利润,也足以超过整个江苏省,并占了浙江省的94%。

由此可见,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高度集中在北京、深圳、杭州三个城市的。

从利润率上看,杭州和深圳处于第一阵营,是最高的两个城市。但遗憾的是,杭州在今年前四个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出现了10%的跌幅。

三巨头里,深圳抗风险能力最强,业务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IT行业一直有句话:软件看北京、硬件看深圳。深圳在硬件方面是非常强悍的。

从最近统计数据看,“软件看北京”的时代没有结束,但深圳的崛起是非常明显的,深圳软件的利润已经跃居第一,利润率也达到北京的2倍。

第二,上海、广州处于第二阵营。

今年前4个同样,上海、广州的相关收入,都在1400亿左右,利润都在200亿以上。

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对于广州来说不算太差,或许说及格了。但跟杭州比,的确处于下风。近年来,坊间一直有“杭州把广州挤出一线城市”的说法,至少从新经济这块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广州的上市公司市值、数量,也都被杭州超过。

但从综合实力看,杭州尚未能超过广州。广州目前汇聚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6.34万亿,杭州则跃升到了5.08万亿,差距虽然在缩小,但仍然在1.2万亿左右,相当于一个南昌。

至于上海,就更显老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个IT行业的“金字塔”部分,竟然被深圳、杭州同时超过,而且深圳的行业利润达到了上海的近两倍。这是令人吃惊的。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1到4月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转正”的情况下,上海出现了收入下跌9.2%、利润下跌11%的局面。说明上海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偏弱,抗风险能力偏低。

换句话说:上海经济业态的确有老化的迹象,迈向“中年人经济”的迹象是非常明显。

中国两大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为何同时迈入“中年时期”,这是值得令人思考的一个问题。香港是受制于建设用地供应量,或者说是上层 会操纵了 会的固化,封杀了通过创业向上流动的空间;而上海,则是过于依靠中央的利好政策,自己的手脚反而被束缚住。

“证券时 ”的最新统计显示:深圳本地A股上市公司达到308家,首次超过了上海(307家)。此外,上市公司总市值、总利润也都超过了上海。如果算上境外上市公司,深圳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因为一个腾讯市值就达到4万亿左右。

至于北京、杭州、苏州、广州的A股上市公司,则分别达到了355家、149家、127家和112家。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数量也被杭州、苏州超过。

第三,南京和成都,位居第三阵营。

这两个城市,今年前4个月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都超过了百亿。相比之下,南京更强一些。

北上广深之外,谁是中国真正的强二线城市?我一直是把杭州、成都和南京排在前三的,依据是“资金总量”(重庆视作一个省)。现在,软件实力排名出来,跟资金实力排名有高度重合性或者高度正相关(金融中心地位是另外一个影响资金汇聚的因素)。这说明了越是高新技术行业,含金量越高,也越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第四,今年前四个月出现显著下跌的城市,分别是长春、武汉、青岛、上海、沈阳、天津。

其中长春的利润跌幅达到了60%,令人震撼。如果只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数据,你会以为新冠肺炎闹得最凶的地方不是武汉,而是长春。

我估计是:有相当一批企业或者人才,从长春搬走了。

青岛的大跌也让人吃惊,这说明青岛的IT硬件也在显著衰退,因为很多软件是跟着硬件走的。

总之,长春、武汉、青岛、上海、沈阳、天津这几个城市,软件行业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值得我们关注。

第五,最衰的5个城市,宁波最出人意料。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和宁波,是19个城市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衰的。这5个城市的总利润加起来,才相当于深圳一个城市的9分之一。

宁波这个浙江的城市,竟然跟4个东北城市排在一起,出人意料。

怎么解释?其实过去3年,我就发现宁波正在被杭州远远甩开,两个城市汇聚资金的差距,已经接近3万亿。

或者说,杭州比宁波多了一个天津!

震撼吧?!

而且宁波从2014年末到2019年末,5年里小学生人数只增长了4.4%,远远低于全国12%的平均增幅。这说明,宁波无论在汇聚资金,还是增量人口上,都明显落后于大盘,更显著落后于杭州(杭州小学生同期增长22.7%)。

说白了,杭州对宁波进行了成功的抽血。把宁波的IT行业、新业态,都吸附过去了。

这也印证了我前两年的一个判断:整个浙江,正呈现“北重南轻”的态势。不仅温州在衰落,宁波也在衰落。全省的资源,都在向杭州集中。

结论:

深圳、杭州和北京,是业态最年轻的,也是最有活力的。至于上海和广州,都某种程度上面临“产业老化”的调整,但仍然有机会“翻盘”。

至于东北四大城市和宁波,以及青岛、天津、重庆等,“中年城市”的特征就更明显一些。宁波未来的前途,可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顺便说一句,由于没有查到苏州、东莞、佛山、无锡的详细数据,这些地级市暂时无法被列入观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7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