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058

殖殖,◆平正貌。○《詩?小雅?斯干》:“殖殖其庭。”○[毛]傳:“言平正也。”○[唐][權德輿]《開州刺史新宅記》:“殖殖廣庭,渠渠中堂。”○[宋][歐陽修]《會聖宮頌》:“庭兮殖殖,鉤盾虎戟。”

殖種(殖种),◆種植。○[三國][魏][曹植]《諫伐遼東表》:“夫渴而後穿井,饑而後殖種,可以圖遠,難以應卒也。”

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自從世界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腐朽的[中國]封建 會即逐漸解體而淪為半殖民地。”○[冰心]《再寄小讀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家,一個一個地獨立起來了。”

薄殖,◆亦作“薄植”。◆根基薄弱;學識淺薄。○[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蓋止見古體,仍然無愧高手;若止存律調,即古詩從未窺見,其為薄殖無疑矣。”○[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六:“我輩薄植,偶作一二短書雜說,輒姁姁姝姝,有亟於表襮之心,讀此能不顏厚!”

保殖,◆謂維持其生長、繁殖。○《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禹貢》所載,厥田惟上。沃野千里,原隰彌望。保殖五穀,桑麻條暢。”

播殖,◆亦作“播植”。◆播種;種植。○《國語?鄭語》:“[周棄]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後漢書?鄭玄傳》:“年過四十,乃歸供養,假田播殖,以娛朝夕。”○[三國][魏][曹植]《 頌》:“克明播植,農正曰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於禮樂,長於政教,長於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

不殖,◆1.不能蕃衍。○《左傳?昭公元年》:“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國語?晉語四》:“同姓不婚,惡不殖也。”○[韋昭]注:“殖,蕃。”◆2.不積聚。○《書?仲虺之誥》:“不邇聲色,不殖貨利。”◆3.不耕種。○《漢書?食貨志下》:“凡田不耕為不殖,出三夫之稅。”○[晉][束晰]《補亡詩》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

產殖(产殖),◆生產養殖;生產養殖之物。○《三國志?魏志?鄭渾傳》:“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產殖。”○[晉][摯虞]《槐賦》:“覽坤元之產殖,莫茲槐之為貴。”○《宋書?孝武帝紀》:“凡寰衛貢職,山淵採捕,皆當詳辨產殖,考順歲時。”○[清][昭槤]《嘯亭雜錄?世宗居藩大度》:“凡藩屏外任者,上皆命將其省封域、產殖、豐庶、貧嗇等情,具載一小冊呈覽,是以天下利弊如指諸掌。”

出芽生殖,◆某些低等動物或植物無性生殖的一種方式。由母體長出新個體,形狀和母體相似,僅大小不同,脫落後成為獨立的個體,如海綿、水螅等。

倒殖,◆倒立。○《文選?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三國][吳][薛綜]注:“茄,藕莖也,以其莖倒殖於藻井。”

蕃殖,◆繁殖。○《國語?周語下》:“夫有和平之聲,則有蕃殖之財。”○《淮南子?俶真訓》:“仁義不布,而萬物蕃殖。”○[明][張居正]《荊州府題名記》:“[荊州]為[楚中]巨郡,戶口蕃殖。”○[郭沫若]《橄欖?三詩人之死》:“兔的蕃殖力很大,生後六個月便要生兒。”

繁殖,◆1.指生物的滋生增殖。○《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南史?宋紀上?武帝》:“阜財利用,繁殖黎元。”○[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黍谷山》:“[白河]東諸山地美多風,衍吹律而煖氣至,五穀繁殖。”○[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生物都有新陳代謝,有生長、繁殖和死亡。”◆2.比喻增多、發展。○[章炳麟]《代議然否論》:“若欲增重直稅以繁殖選權者,此不足使繁殖,而適以減削其數。”○[王西彥]《魚鬼》三:“在鄉里間,新聞是會繁殖的。”

分裂生殖,◆生物學謂一個生物體自行分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物體的繁殖方式。

豐殖(丰殖),◆1.豐茂;蕃衍。○《國語?周語下》:“陂障九澤,豐殖九藪。”○[漢][王符]《潛夫論?愛日》:“穀之所以豐殖者,以有人功也。”○《遼史?耶律撻烈傳》:“部人化之,戶口豐殖。”○[明][李時勉]《北京賦》:“奇花珍果,嘉樹甘木,禽獸魚鱉,豐殖繁育。”◆2.謂積聚財富。○《三國志?魏志?衛覬傳》:“勤耕積粟,以豐殖[關中]。”○[宋][袁燮]《叔父承議郎通判常德府行狀》:“公曰:‘昔人謂仕宦貧,好消息也。吾敢豐殖以自取戾?’迄無所增。”○[梁啟超]《敬告政府諸公》:“而公等所謂自豐殖以長子孫者,於彼時亦何有焉?”◆3.猶富足。○[元][姚燧]《朋簪堂記》:“﹝[史君]﹞其豐殖若可比封君。”○《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家頗豐殖,以田莊為業。”○[清][唐甄]《潛書?存言》:“徵之在昔,天下既定,苟無害民政,未有一二十年而民不豐殖者。”

封殖,◆亦作“封埴”。亦作“封植”。◆1.壅土培育。○《左傳?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遂賦《甘棠》。”○[杜預]注:“封,厚也;殖,長也。”○[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城西南有數頃田,樹果數百株,多先人手自封植。”○[宋][蘇軾]《表忠觀碑》:“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殖其草木。”◆2.引申為扶植勢力;培養人才。○《國語?吳語》:“今天王既封植[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韋昭]注:“封植,以草木自喻。壅本曰封;植,立也。”○[漢][蔡邕]《鼎銘》:“貞良者封植,殘戾者芟夷。”○[宋][葉適]《國子祭酒李公墓志銘》:“大將宿衛當清苦孤立,今黨援封殖,大殘也。”◆3.堆土為墳,植樹為飾。○[宋][王觀國]《學林?封窆》:“所謂壤植,乃封植也。封者,封土為墳也;植者,植木為飾也。”○[宋][陳師道]《宋魏府君墓表》:“後人之薄祭而厚葬,既封殖之而又識之。”◆4.謂聚斂財貨。○《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往者[董卓]作逆,英雄並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陳書?陸瓊傳》:“[瓊]性謙儉,不自封植。”○[宋][姜夔]《聖宋鐃歌鼓吹曲?大哉仁》:“亶為民,封埴一姓吁不仁。”○[清][龔自珍]《書番禺許君》:“既起家,顧不屑自封殖。”

富殖,◆財貨充足。○《後漢書?黨錮傳?夏馥》:“同縣[高氏]、[蔡氏]並皆富殖,郡人畏而事之,唯[馥]不與交通,由是為豪姓所仇。”○《宋書?自序傳》:“家世富殖,財產累千金。”○[宋][蘇軾]《對制科策》:“[孝文]尚[老子],而天子富殖;[孝武]用武術,而天下虛耗。道非有弊,治奚不同!”

耕殖,◆猶耕植。○[三國][魏][曹丕]《至廣陵於馬上作》詩:“[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宋][王應麟]《玉海?食貨?田制》:“[淳化]元年九月詔,[江][浙]多曠土,令諸州籍畝均租,每歲日減其三,為定制。仍給復三年,募民耕殖。”

骨殖,◆屍骨;骨灰。○[晉][葛洪]《抱樸子?勤求》:“非[老][莊]之學,故無骨殖而取偶俗之徒,遂流漂於不然之說,而不能自返也。”○[元][朱凱]《昊天塔》第一摺:“被番兵將我屍首焚燒了,把骨殖吊在[幽州]昊天塔尖上。”○[明][湯顯祖]《牡丹亭?悵眺》:“果然後來[退之公公][潮州]瘴死,舉目無親。那[湘子]恰在雲端看見,想起前詩,按下雲頭,收其骨殖。”○[羅廣斌]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魔窟》:“﹝先烈的遺體﹞或是乾脆拋進鏹水池裏,連骨殖也不讓保存下來。”

骨殖匣,◆盛骨灰的匣子。○[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摺:“我將這引魂旛執定在手中搖,我將這骨殖匣輕輕的自背着。”亦省稱“骨匣”。○[元][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十四齣:“去時節喜恣恣親母登山嶺,回來呵,背着個磣可可骨匣相隨定。”

豪殖,◆1.豪爽而善生財。○《新唐書?王琚傳》:“[襄城][張暐]為[銅鞮]令,性豪殖,喜賓客弋獵事。”◆2.指富豪人家。○[宋][王安石]《垂虹亭》詩:“中家不慮始,助我皆豪殖。”

誨殖(诲殖),◆教民生產。○[明]徐渭《閘記》:“始麛裘,繼袞衣,始病褚伍,繼美誨殖,下之難調,蓋自古而已然矣!”

貨殖(货殖),◆1.謂經商營利。○《論語?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揚州]有[王生]者,人呼為[王四舅],匿跡貨殖,厚自奉養。”○《花月痕》第四七回:“以貿遷為絕伎,以貨殖為資生。”◆2.經商的人。○[漢][班固]《西都賦》:“與乎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續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元年》:“丙申,賜京師大酺三日。集[開封府]及諸軍樂人,遷四市貨殖,五方士女大會。”◆3.財物;商品。○[晉][葛洪]《抱樸子?行品》:“觀道義而如醉,聞貨殖而波擾者,穢人也。”○[宋][王禹偁]《送李巽序》:“古者,設關所以禁末游,為市所以通貨殖,後世因而有稅焉。”

近親繁殖(近亲繁殖),◆1.指親緣關係較近的家畜個體間的交配。近親繁殖會使後代體弱,生活力、繁殖力降低。比喻在學術上只以自己的一種理論、一套教學內容和方法來培養學生或進行科研,學生畢業後又都留在本校工作。○《人民日報》1984.5.15:“他們打破‘老師大’的框框,不搞近親繁殖,大膽提拔了三十二名調入師大時間較短的‘外來戶’。”○《光明日報》1986.7.10:“[美國]教授[曹祖寧]就改進我國研究人員的合作和科技界的近親繁殖問題提出建議。”◆2.比喻領導幹部在本地區、本單位大量任用自己的親屬。○[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十章:“某省一位縣委書記說,由於多年的近親繁殖,如果查處一個科級幹部,就會得罪半個縣城。”○《人民日報》1986.10.22:“為了促使黨風、 會風氣根本好轉和整個民族的繁榮,我國人事工作立法刻不容緩,並且需要就禁止近親繁殖作出明文規定。”

墾殖(垦殖),◆亦作“墾植”。◆開墾荒地,進行生產。○《三國志?吳志?華覈傳》:“誠宜住建立之役,先備豫之計,勉墾殖之業,為饑乏之救。”○《陳書?高祖紀下》:“周旋千餘頃,並膏腴,堪墾植。”○《魏書?高宗紀》:“入其境,農不墾殖,田畝多荒。”徐遲《入峽記》:“當然,湖泊蓄洪墾殖是要搞的,這幾年搞了一些,還繼續要搞。”

墾殖指數(垦殖指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土地總面積中已開墾耕地面積所占的比重。通常以百分數表示。它反映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

兩性生殖(两性生殖),◆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形成新個體的一種生殖方式,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種生殖方式。也稱有性生殖。

靈殖(灵殖),◆豆神名。○《太平御覽》卷八四一引《春秋佐助期》:“豆神名[靈殖],姓[樂]。”○[清][厲鶚]《菽乳和許初觀》:“吾聞古緯書,豆為[靈殖精]。”

農殖(农殖),◆亦作“農植”。◆勸民種植。後泛指種植。○《書?呂刑》:“[稷]降播種,農殖嘉穀。”○《漢書?食貨志上》:“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後漢書?劉虞傳》:“[虞]務存寬政,勸督農植,開[上谷][胡]市之利,過[漁陽]鹽鐵之饒,民悅年登,穀石三十。”○《晉書?陶侃傳》:“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

生殖,◆1.孳生;生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宋][司馬光]《知永興軍謝上表》:“如彼種木,任生殖則自然蕃滋。”◆2.種植;生產。○《通典?食貨八》:“夫生殖眾則國富而人安,農桑寡則人貧而國危。”○《金史?唐括安禮傳》:“彼地土肥饒,可以生殖。”○《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做哥的力田有年,頗知生殖。”◆3.謂增長財富。○《國語?周語下》:“名以成政,動以殖民;政成生殖,樂之至也。”○[韋昭]注:“殖,長也。動得其時,所以財長生也。”◆4.引申為財源。○[明][顧起元]《客座贅語?民利》:“今與紬段舖、鹽店,皆為外郡外省富民所據矣。以是生計日蹙,生殖日枯。”◆5.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謂生物產生幼小的個體以繁殖後代。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生殖器,◆生物體產生生殖細胞用來繁殖後代的器官。高等植物的生殖器是花。人和高等動物的生殖器,雄性有精囊、輸精管、睾丸、陰莖等,雌性有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

生殖器崇拜,◆生殖器崇拜◆原始和上古時代宗教形態的一種,崇拜生殖器,或以生殖器為某種象徵。○[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二》:“試看[中國]的 會裏,吃人,劫掠,殘殺,人身賣買,生殖器崇拜,靈學,一夫多妻,凡有所謂國粹,沒一件不與蠻人的文化(?)恰合。”

私殖,◆個人所置之財利。○《東周列國志》第五四回:“君不見[楚]之令尹[孫叔敖],生前私殖無分毫,一朝身沒家凌替,子孫丐食棲蓬蒿。”

歲殖(岁殖),◆年產值。殖,通“直”,價值。○[梁啟超]《新民說》第十四節:“夫一國之歲殖者,國中人民歲殖之總計也。綜一國之民,無論或勞力、或不勞力,勞力矣、或生利、或不生利,而其待養於地之所產,民之所出,則均一國歲殖。”

田殖,◆經營田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泚水》:“[司馬彪]曰:[仲山甫]封於[樊],因氏國焉。爰自[宅陽],徙居[湖陽],能治田殖,至三百頃。”

拓殖,◆猶開發。○[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若[澳洲],若[南洋]諸島,近數十年,銳意拓殖,猶未得其半。”

五殖,◆濕時粘結成粗塊,乾時龜裂而堅硬的下等粘土。殖,通“埴”,粘土。○《管子?地員》:“五殖之狀,甚澤以疏,離坼以臞。”參見“五粟”。

興殖(兴殖),◆增殖財貨。○[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十:“[劉方遇]家財數十萬……有[田令遵]者,[方遇]之妻弟也,善貨殖。○[方遇]以所積財令[令遵]興殖也。”

學殖(学殖),◆《左傳?昭公十八年》:“夫學,殖也;不殖將落。”○[杜預]注:“殖,生長也;言學之進德,如農之殖苗,日新日益。”原指學問的積纍增進,後泛指學業、學問。○[清][黃景仁]《將北行留贈沈楓墀》詩:“見君學殖堅,愧我舊業廢。”○[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二:“然非二公之才望學殖亦不能做此詩也。”○[郭沫若]《集外?討論注譯運動及其他》:“望真有學殖者出而從事完整的翻譯。”

亞殖民地(亚殖民地),◆即半殖民地。○[郭沫若]《中國古代 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四:“自己國內的產業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便不能不向外發展,去找尋殖民地或者亞殖民地,於是便發生出戰爭。”

養殖(养殖),◆培育和繁殖(水產動植物)。○[秦牧]《藝海拾貝?菊花與金魚》:“那些栽培菊花和養殖金魚的老行尊,不但要滿足群眾的這種心願,自己也充滿了勞動創造的豪情勝概。”徐遲《三峽記》:“孵卵場,養殖了多少鮮美的魚!”

移殖,◆猶移居。○[鄒韜奮]《萍蹤寄語》三:“從前國人由[廈門]、[汕頭]、[香港]等埠赴[南洋]移殖的每隻船總乘得滿滿的。”

營殖(营殖),◆1.種植。○《魏書?源懷傳》:“[景明]以來,北蕃連年災旱,高原陸野,不任營殖,唯有水田少可菑畝。”◆2.謂經商求利。○[明][顧起元]《客座贅語?俗侈》:“且曩時人家尚多營殖之計,如每歲赴京販酒米,販紗緞,販雜貨者,必得厚息而歸。”○[明][陳子龍]《申節愍公傳》:“方先皇帝時,懲貪法嚴,而士大夫營殖不少衰。”

有性生殖,◆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形成新個體的一種生殖方式,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種生殖方式。又稱兩性生殖。

允殖,◆生息繁衍。○《南齊書?武帝紀》:“柔遠能邇,兆民所以允殖。”○《資治通鑒?唐肅宗乾元元年》:“宇內乂安,兆民允殖,以迄於今,皆由治軍以禮故也。”

增殖,◆1.繁衍;增加。○[南朝][陳]徐陵《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弱水]導其洪源,軒臺表其增殖,懿哉少府!”[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這一支人口逐漸增殖,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九章第一節:“他們無不殘酷地侵奪百姓,以增殖自己的家財。”◆2.猶增生。參見“增生”。

殖財(殖财),◆1.增殖財貨。○《逸周書?大匡》:“成年不償,信誠匡助,以輔殖財。”○[孔晁]注:“名曰貸而不償,所以生殖民財也。”○[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方於事上,好下規己,而廉於殖財,施人不倦。”◆2.謂經商。○[清][姚鼐]《兵部侍郎巡撫貴州陳公墓志銘序》:“﹝公﹞家故殖財,至公考為文學,好施予,盡亡其貲。”

殖產(殖产),◆置產;增殖財產。○[清]慕天顏《請開海禁疏》:“歲有所出,則於我毫無所損;而殖產交易,愈足鼓藝業之勤。”

殖貨(殖货),◆增殖財貨。○《孔叢子?公孫龍》:“居家理治,可移于官,良能殖貨,故欲仕之。”○[宋][王安石]《次韻酬吳彥珍見寄》之二:“家貧殖貨羞[端木],鄉里傳書比[仲舒]。”○[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三?嘉靖三丑狀元》:“狀元[范應期],[浙江][烏程]人,以祭酒罷官歸,乃子不肖,牟利殖貨,斂怨鄉曲,巡按御史[彭應參]憎之,募民訐其過,里中奸豪因百端窘辱之。○[應期]不能堪,遂自縊死。”

殖利,◆生利;營利。○《文獻通考?國用三》引[宋][呂祖謙]曰:“且如[吳王][濞]作亂,[枚乘]之說言京都之倉不如[吳]之富,以此知當時殖利自豐,不是運[江][淮]之粟。”○《明史?華高傳》:“初,有言[高]殖利者,故歲祿獨薄。”○[清][吳殿麟]《程巽行傳》:“族人以君為不能殖利,俾君閒居而不任以賈。”○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唐王祝給事,名家子,以剛鯁自任,仍以所尚垂訓子孫,嫌人柔弱。又素有物力,殖利極豐。”

殖民,◆原指強國向所征服的地區移民。在資本主義時期,指資本主義國家把經濟政治勢力擴張到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掠奪和奴役當地的人民。

殖民地,◆最初指一國在它所征服的地區或國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在資本主義時期,指遭受外來資本主義強國侵略、喪失了主權和獨立、在政治上經濟上完全由資本主義強國統治和支配的地區。

殖民主義(殖民主义),◆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階段,資本主義強國壓迫、奴役和剝削落後國家,把它變成為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種侵略政策。其表現形式隨着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不同而變化,一般表現為海盜式搶劫、販賣奴隸、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向海外移民和輸出資本等,其中輸出資本是帝國主義時期殖民主義剝削的主要形式。

殖私,◆營謀私利。

殖物,◆猶物產。○《列子?湯問》:“君舍[齊國]之廣,人民之眾,山川之觀,殖物之阜,禮義之盛,章服之美……亦奚羨於彼,而棄[齊國]之 稷,從戎夷之國乎?”[晉][皇甫謐]《<三都賦>序》:“計殖物之眾寡,比風俗之清濁。”

殖貲(殖赀),◆增殖資財。謂經商。

種殖(种殖),◆栽種繁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沽河》:“[漁陽]太守[張堪],于縣開稻田,教民種殖,百姓得以殷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太平御覽》卷七九八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記》:“此是神地所遊處,不得停止、種殖,可速去。”

眾殖(众殖),◆繁殖。○《漢書?王莽傳中》:“平治水土,掌名山川,眾殖鳥獸,蕃茂草木。”

滋殖,◆增加;增長;增生。○《漢書?食貨志上》:“[孝惠]、[高后]之間,衣食滋殖。”○[唐][元稹]《處分幽州德音制》:“四十年間,海內滋殖,風俗謹朴,君臣平寧,人無爭端。”○[廖仲愷]《中國實業的現狀及產業落後的原因》:“一方面可以維持物價,一方面可以滋殖生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