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道各位 友们觉得QQ和微信好不好用。
在我这里的话,QQ好于微信,但归根结底,这两个东西都没好到哪儿去。
“ 交,即 会上的交际往来。而通过 络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软件便是 交软件。广泛的来说,手机,座机等通讯设备也属于 交软件的范畴之一,即所有能与人通话交流的都称为 交软件。全球 交软件使用人数最多的 交软件分别是Facebook、Wh##sApp、Messenger,微信排名第四(摘自百度百科)”。故, 交软件的本质是帮助人们实现沟通的需求。我并没有用过脸书等国外的产品,也不是什么产品经理、技术大牛,后文主要只针对微信、QQ表达个人的粗略观点,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最后。
部分通讯软件
【吐槽微信】
先来简单讲一下我认为微信做的不好的点吧。这个国民级的聊天工具、互联 时代的风口、中老年用户接触 络的重要桥梁、金牌产品经理张小( )的得意之作,缺点不可谓不显著。
(1)文件相关功能缺失:前段时间过年在家的时候,我时常需要帮我妹妹填一些学校的表单,但是他们班上只有微信家长群,老师发了一个文件之后,一堆家长在下面问老师“我打不开文件怎么办”、“这个空怎么填”、“什么时候交表”,要不了几分钟,原文件就被顶到老上去了,而即便你在消息被顶上去之前下载了文件,想要再次打开的时候还是得翻到那条消息去,你说直接用文件管理或者WPS?对不起,我们年轻人都要依靠手机自带的微信文件管理和百度查找文件路径,小乡镇甚至县城的这些中老年人有多少会操作的?(当然这不止是微信的问题, 络家长群布置作业、收发通知就是个对中老年人极不友好的现象,不展开细说)
(2)消息相关逻辑亟待改进:在钉钉里,特殊的消息命令会用颜色加以区分,比如普通文本消息是黑色字体、“@XXX”则是蓝色,这样做无疑在视觉上强调了此条消息的重要性,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这条消息是我要特别留意的;而微信所有字都是黑色,看发消息的人只能通过头像进行区分,我自己手打一个“@全体成员”和管理员的“@全体成员”并无差别(虽然并没有“@”的功能,而且像我爸妈这样的很多中老年人连“@”是什么都不甚了解)。此外,语音没法拖动进度条,转文字只能一条条转(PC上可以设置自动全部转),群聊除非你在设置里选择“添加到通讯录”,否则换地方登陆了的话很容易弄丢这个群,跟好友的对话框不能像QQ一样轻松删掉(现在可以选择“不显示该聊天”,但点了“不显示该聊天”后还要再确认一遍,这不是一件很脱裤子放屁的事吗)也是一些痛点。
(3)体量臃肿:作为一个计算机学的比较差的计科学生,我并不太了解微信在手机后台的进程有哪些、用来干嘛的。在我已经关闭微信绝大部分辅助功能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微信在后台一共有3个进程、2个服务、占用了500MB左右的内存,但是此前在酷安逛帖子的时候,我看到有老哥用面具之类的工具把微信干到只有一个进程、仍然能保持正常使用,这就使得我很难不以恶意去揣测它占用如此多进程是在干什么勾当,如果说这就是“小而美”,那我只能表示“笑死,我手机根本带不动”。我自认为我已经竭力避免使用微信加好友和聊天了,也在漫长的换机、双清数据、升级系统的生涯中丢了很多微信聊天文件,但即便如此,微信在我手机里的用户数据依旧多达2.19GB(目前版本8.0.2,加上应用大小566MB一共是2.75GB,作为对比的王者荣耀是用户数据4.84GB、应用大小2.25GB)。至于“聊天数据仅保留在本地”的问题,个人觉得利弊参半吧。
作为普通用户,我连指出产品缺陷的权利都没有了吗?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请勿美化甚至“神化”他人。
【吐槽QQ】
至于QQ,要花里胡哨有原版,要简洁有TIM、简洁版,要轻快有极速版,作为一个 交软件,已经很不错了。
除此以外,我觉得QQ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各种东西的数值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好友之间聊天到一定天数就可以拥有小火花、大火花、“友谊巨轮”,情侣之间可以付费开通“神仙眷侣”的标识(这个我没深入体验过,只是见过),但是,情感之类的东西真的是可以轻易量化的吗?我也清楚这些业务是为小孩子、年轻人准备的,但恰恰是这种刻意强调数据的作风,会给这些终将成为成熟的人的年轻人塑造出一种不当的价值观。
如果说 友们对此没有实感,那这里再举一个更常见的例子:微博。2019年的周杰伦微博数据事件(指路百度)、流量明星各种打榜排名、亿万粉丝量等等,已经说明了很大的问题,当事物的评判标准被量化,作假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很多涉世不深的人也容易被这些表面数据所迷惑、洗脑,迷信数字的力量,最终导致所谓的“饭圈”到处“出圈”,引得人人反感。
(与其说是吐槽QQ,不如说是吐槽微博?)
【后话】
只指出不足、不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的话,那我认为这2000字就白写了,也没有看的必要。因此,我在此提出我的一个设想。在个人隐私逐渐被人们重视、大数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策略的时代背景下, 交软件收归国有是很不错的选择。借用up主“波士顿圆脸”的话(大体意思)——现在各种账 密码那么多,各种浏览器都在问你要不要保存此密码,与其把密码交给他们看管,我巴不得zf能够建立一个平台、帮我托管这些数据,就算是付费的我也愿意掏钱。
当然,我们的市场需要自由,完全由国家队进行控制实属下策。我的方案是,由国家建立相关标准,比如最核心的文本、语音和图像(就像彩信一样),这些数据由国家的服务器或者本地进行存储,而各种软件只是作为一种收发消息的工具存在,这样也算是打通了各个软件之间的隔阂,大不了像邮箱一样、在消息末尾加一句“来自QQ客户端”之类的语句。如果这个软件想要成为国民应用,就只能在界面、交互逻辑、功能上下功夫,你越人性化、越好用,人们才越愿意用你。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数据安全的问题,还避免了垄断、保护了创新,像“米聊”、“子弹短信”这样的小众产品或者后起之秀也有机会和大厂扳扳手腕,不至于刚落地就夭折。
其实,这样的想法已经有实例了,短信和彩信不就是不同运营商之间也可以沟通吗?还在折腾刷机的那些年,挑选一个漂亮好看的短信应用就是一件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事,我用过系统自带的短信应用,用过EvoveSMS,从AmigoOS、Flyme等比较好看的系统的刷机包里提取出来的短信应用、我也都尝试过安装使用。最近数字人民币的试行,就算是国家队下场的一个典型例子吧。
5G刚兴起的时候,看到了不少 道、说几大运营商将联合推出“5G消息”来着,也不知道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写在最后】
写这么一篇图文可以说一时兴起(显得像个愤青?),但这么一段时间以来我脑子里天马行空的想法,觉得实在是不吐不快(昨晚翻来覆去好久睡不着,基本就是在构思这篇图文魔),但有些东西怕发不出来或者观点不承认、就不发出来了。
我只是个半吊子的计科学生,欢迎交流意见,如有较大分歧请以你为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